今天听到妈妈对我说,你叔叔回来了,回来准备给你叔公做一次70岁的大寿,计划做20桌,听完我突然觉得有点唏嘘。给一个得了糖尿病,瘫痪在床,话都说不清的人办70大寿,这样的意义何在呢?众人在酒席上吃吃喝喝,寿星却在床上躺着,或许都没人去顾得上他。或许这就是一群人,为了所谓的热闹,演出的一场好戏吧!
从小到大,我参加过了挺多次的宴席。特别是小时候,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吃不到那么多好菜,但是在宴席上都能吃到,吃完饭还能跟村里的玩伴一起玩,于是每次只要村里有宴席,都会求着家人带自己去,可是长大了,再也不会喜欢去宴席了,或许是不太喜欢各家各户在宴席上评头论足,东家长西家短地讨论家事,或许是如今物质条件逐步充裕,不要再需要在期盼宴席上的好菜了。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宴席的红包也不再是几十元,低于200元的红包貌似都有些拿不出手了。
毕竟如今的宴席也不再是那么纯粹就是吃顿饭就好了,还要做齐很多门面担当。像办喜事,如今得请专门举办庆典的人过来装扮一下,搭上喜棚,门前摆放一个大红色拱桥,晚上再配上音响和点播台,这才是如今农村办喜事的标配。
一般只要你家搭上了喜棚,乡里乡亲就会知道你家要办酒席了,于是会在酒席前一天或者两天来询问,需不需要人帮忙,如果需要帮忙的话就会报个名字,然后由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进行分工,例如某某负责洗碗、某某负责端茶倒水、某某负责洗菜、某某负责烧火、某某负责端菜上席面等等,基本都会分工到人。而举办酒席的人也会对这些帮忙的乡亲送上与酒席相应的一点礼品,例如嫁娶就会送上几轮的喜糖、烟、槟榔以表示感谢。
那席面上会吃些什么菜呢,因为我们家是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村庄,所以我们家那边的食物基本是无辣不欢的。一般酒席都是坐8-10个人,一桌12个菜左右,有前菜也就是凉菜,一般会上点海带丝花生米、小鱼仔,然后就是热菜了,上菜的次序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我们那边第一个菜上的都会是蛋糕,然后会是类似猪脚、鱼、还要猪肚之类的,很多菜会是干锅的方式,最后一个菜上的一般都是青菜,然后洋气一点的家里,会加一个果盘。
整个席面一般就是流水席的方式,吃之前会告知有几次席面,吃完一席,就等待下一席,到席面开完为止。一般如果家里有大厨房,就是在厨房里面炒菜,如果没有厨房,就会在地坪中搭一个临时的棚来充当厨房,以前举办酒席,需要各家各户去借碗筷、桌子、凳子,如今全部都会包给专门做宴席的人,就连基本的备菜也都不用那么麻烦了,很多都会由他们带过来。
于是举办宴席的可不是简单地吃顿饭那么简单,还有许多的卫生需要打扫,还有宴席上剩下的剩饭剩菜需要清理,还要整理下收下的红包,结算宴席的花费,可以说,举办一次宴席,至少要用上四天时间,所以我至今也不太理解,这样大费周章宴请全村的流水席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证明自己?亦或是为了收回打出去的红包?亦或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