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习与培训收获
本学期参加了丰富多样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收获颇丰。通过深入观摩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我汲取了宝贵的教学智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实验设计,提升探究效率:从陈韵芝老师关于“研究三种土壤性质”的简易实验装置设计中,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器材的巧妙简化对课堂探究的重要性。她设计的装置不仅成本低廉、操作便捷,更能让学生清晰、直观地观察到不同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等关键差异,大大提升了实验效率和观察效果。这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注重设计或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现象明显且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案。
2. 敏锐捕捉生成,深化学习体验:秦勤老师在课堂中不仅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提问,更能敏锐地识别其中蕴含的思维火花或认知冲突,并及时将其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或组织深入讨论,或调整教学方向。这让我学习到,课堂中学生的“意外之言”往往是宝贵的教学契机,教师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将学生的想法融入教学过程。
3. 巧设探究支架,培养自主能力:何遂军老师在电路教学中的“教师先示范,学生再自主探究”模式,提供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主探究的优秀范例。他通过清晰、规范的示范操作,为学生搭建了安全的认知和操作基础,有效降低了探究的盲目性和危险性。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让他们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创新。这使我认识到,科学探究中的“自主”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提供必要示范和清晰指导(搭建脚手架)后的有目标、有方法的探索,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本学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显著进步:
1. 课堂管理意识与实践能力增强: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序的课堂环境是有效探究的基础,在课中,我有意识的关注学生的状态,尝试运用更清晰的口令、更有效的分组策略以及更及时的反馈来维持良好的探究秩序,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 研究课准备与执教能力提升: 通过上研究课我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准备阶段我对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学生可能的反应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周全的预设;在执教过程中,我努力将培训所学(如实验优化、捕捉灵感、探究支架等)融入课堂,并更加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时间的把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反馈。
三、存在的困难
三年级科学,教学内容本身较多。加之科技节、运动会以及假期安排等因素,导致后半学期的教学进度非常紧凑,时间压力较大为了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用于知识梳理、巩固练习和深度探究的复习时间被大幅压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熟练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