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出问题的时候才会找孩子沟通。
如果我们在负面情况下,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才和孩子沟通,以孩子要听自己为目的和孩子沟通,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所以沟通前我们需要想一想沟通的目的。
有一种新观念叫“孩子不必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必听话?
1.多听话的孩子少用脑。他听你的,他就不用自己思考。他不自己思考,他大脑的思维网路就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我们脑细胞数量不会增加,但我们脑细胞的连接,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连接的,一旦脑细胞连接越丰富,他思考力更强,他应对事物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孩子什么都听爸妈的,他就少了自主思考的训练,他就没有自主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让孩子先思考,比父母教导他效果好。所以说,提问是最好的教育。
2.孩子自己创造的部分就是“不听父母的”那一部分。如果我们想要孩子的人生获得父母更高的分数,孩子就一定有不听父母的部分。
3.听话的孩子,自主能力,自我认知的能力降低。
大家有没有出现纠结的时候?身边有没有特别纠结的人?
我这就是自我不坚定,是小时候过多听话,被外界环境干扰太多造成的。
而且听话的孩子“界限”不清晰。有没有那种特别敏感的孩子?别人一说什么话就觉得别人在说自己,或者觉得别人对自己有看法。把很多的时间都放在猜测想象,别人的事都很自己有关,更少的时间用在创造上面。
一个精神敏感,脆弱的,容易受环境干扰的,没有办法身心健康。
而且人际关系会出现各种纠缠。容易做受害者,容易把身边的人投射成加害者。
我们往往需要有安全感和控制感。孩子所有的做法,在父母的已知范围内,我们会觉得更安全。我们有这种心理是正常的。
就像孩子在妈妈的子宫内一样,我们是可控的。所以,每次父母说“孩子要听我的”,是把孩子放进子宫内,可是孩子在子宫内是没有自我的。每当孩子想长大,想从子宫里出生,如果妈妈没有这个意识的学会放手,孩子就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挣扎过程。
如果孩子不出生,孩子的心理发展就夭折在子宫里了。
所以很多成年人表面上是一个大人,但是心灵已经被憋死了。
人生是一个不停的出生,不停的来到更大的“子宫”,更大的场域的过程。
沟通有三大目标
1补足孩子的心理营养。有一个字叫“爱”。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想想,是不是让孩子有“爱”的感觉。
我们往往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和孩子沟通,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很难爱孩子的。其实最需要沟通的时候,不是他出现问题的时候,而是他表现好的时候。这种正面沟通可以引发大家都去关注正面,当负面情况出现时,孩子有了爱的补足,孩子被看见被肯定,他们自己就会有反思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是负面催眠高手
在过往的事件中,好的事情,开心的事情都是应该的。我们往往聚焦的不是正面的事情,而是负面的。如果小孩今天和同学关系特别好,没人会关注,但今天和同学吵架了,父母会来学校轰炸一遍,老师又来教育一遍,对方的父母又来轰炸一遍。把原来吵架的情绪一遍遍夯实,烙印被重复一次次催眠。
2.沟通第二目标:长大
我们每次和孩子沟通能不能让孩子心理年龄长大一些
这就像孩子上小学了,父母还是用幼儿园的方式和他沟通。上高中了还告诉他“刷牙的时候如何如何”“鞋要怎么放”孩子就会很烦,因为这种行为指导的爱,是在孩子更小的时候。
所以,有一个技巧,是把孩子想象成一个成年人,把孩子想象成一个大人,他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所有的都让孩子做决定,父母只是一个建议的角色。孩子就能更长大一些。智慧的父母都是先听后说。
3.分离
我们和爱人沟通,和朋友沟通都是希望关系更近,更我们和孩子沟通是希望孩子能尽早的离开我们。
怎样检测一个父母心理够健康,人格够健全,就是孩子能够更早的不再需要父母,能够更早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所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可以想一想这三大目标。第一,让孩子有没有感觉到爱的感觉。第二,有没有让孩子更长大一些,心智能更成熟一些。第三,我和孩子沟通完,孩子离开我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