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公司进行了人事调整,负责业务的主管调离了岗位,让我接替了她的位置。之前的主管的月薪是3万元,自己当副总经理,薪水是1万。工作进行了调整,我的月薪也该进行调整,而老板也明确说过要涨工资的事,但最后的效果是只涨到了1.5万。虽然较之前的工资已经有了很大的涨幅,但是对比之前主管3万的月薪,自己还是感到很大的差距。这不由得让自己有些郁闷,觉得老板给自己的工资太少了。那么,我到底值多少钱呢?
后来在一篇李笑来老师的文章“我应该管老板要多少钱”里,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值多少钱?这件事儿到底是由谁规定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起步的时候基本上只能通过贩卖自己的时间来获得财富,这个时候你的雇主或者老板给你一个定价,这个其实是他对于你的估值,而这是不是你的真实价值,其实并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当一个人面对老板给出的薪水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表现,觉得自己被低估,或者觉得自己被高估,每个人感受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别,但是在关注薪水的人眼中,很少存在刚刚好的薪水。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为什么要以老板给你制定的薪水作为判断标准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薪水本身很可能就是,植入你脑中的一个观念,会默默的对你施加的影响,让你以此为参考来衡量你的价值。
下面以高考学英语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参加高考的学生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用六年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却学不好。很多学生不是能力不行,所以学不好英语,是他们从心底里压根就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那么这么多年的学习过程,只不过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这个想法,那么,是谁在当初给这些孩子植入了这么一个观念,答案是高考词汇大纲。在中国,高考英语的词汇大致有3600个词组。如果按照六年学习3600个单词来算,我们每年续只需要搞定,600个单词就可以了,一年365天,平均每天,两个单词都不到。虽然没有人刻意向学生们,学生们灌输什么观念,但是这个词汇量已经悄无声息的传达一个,理念,学英语很难很难,而你很笨很笨。
看过这个例子之后,我们再来看有关薪水的问题,就更容易理解了,不论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个薪水是对你现在价值的估值,而你对于自身真正价值的判断,也很容易被这个估值所左右,一旦你开始过分关注薪水,其实就等于自动的把自己困在了当下,而忽视了未来的成长。
过分关注薪水的人,和那些在股市里过分关注成交价的人一样,其实是很难幸福的,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事物本身的价值。那些因为感觉自己被低估而郁闷的人,其实一定忘记了自己有时也会被高估,如果能够想明白这个事情,那么就不会再在被低估的时候产生郁闷的心情。还有一个事实可能被大家忽略了,如果你是一个不停成长的人,你几乎必然会被低估,这是注定的一个结果。作为老板,当他给员工发薪水的时候,基本上会用一个市场平均水平来发工资,如果老板大方一些,开出的薪水可能会高一些,老板抠门一些,那么员工的薪水可能略低一些。但是员工之间的差异其实远比这样的薪水差异要大,而你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于你与其他员工的差异。
你要相信,这不是这个世界不公平,而是它的反应速度总会慢一些,给你的反馈通常都会滞后一些。能够保持持续成长的人,对于这一点比谁都清楚,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被低估的时候,其实并不太会有太多的负面情绪,相反他们可能会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自己进步的证明,所以,被低估是成长者的宿命。当你真的过分被低估的时候,其实你自然知道是时候该换一个环境继续成长,而不会像现在一样纠结自己,要不要为了多一些薪水和老板讨价还价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而不是仅仅关注目前市场对于你价值的估值,因为如果你坚信自己以后会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真实价值,那么现在这些薪水的波动,在未来看来真的不值一提。
而且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上,还有一个最明显的好处,那就是此时的主动权完全在你自己手上。股票市场其实能给我们很好的一个启示,那就是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短期的市场波动完全没有道理,全凭参与者的情绪来涨跌,即便你的投资标的足够优质,在短期下跌是极有可能的,这就好比即使你足够优秀,也并不妨碍大部分人看不到你的好,不能给出你的能力相符的薪酬。所以短期来看,主动权真的不在你手中,平静的接受现实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是长期来看,只要企业的产品足够好,业绩自然会提升,一旦时间足够长,每个企业的重量,自然能够拉开差距,到时候好坏自然可以分辨出来,同样作为个人来说,决定你长期价格的必然是你的价值,而一个注重个人成长的人,必将会和那些成长性企业一样,在长期的竞争中胜出。
把目光放到未来,不过分关注短期的涨跌,才是更为合理的做法,因为短期的波动你无法控制。长期的成长几乎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是我们能够最终获得幸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