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死,这个题目太大了,相信任何人,提到这个话题,都能滔滔不绝。本来不想写了,怕自己无法handle一个如此庞杂的话题,但想了想,还是提起了笔。因为一,要遵守承诺。二,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每个人都将经历生与死,这个完整的生命历程。这和自己息息相关,所以,还是聊聊自己心中的生与死。
提到生,这个充满希望,让人心怀喜悦的,充满力量的词,我们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很多美丽的画面:春水初生,春风吹又生,枯木逢春......这些词,无不令人愉悦,甚至激动。当我们看到无限生机的景色/境况时,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欣慰和感慨。然而,当人们面对那些行将消亡,枯萎的生命时,心里泛起的,一定是五味杂陈。而其中比重最大的,一定是苦。因为:人生苦短。
还记得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在我大约四岁的时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家中奶奶八十有余,初春的一天,她走了。记得她躺在一块置于北屋的板子上,一动也不动。三伯家里很多人进进出出,而我,在板子底下钻来钻去,时而摸摸她的脸,趴在耳边,叫她:“奶奶,我要喝麦乳精。”但是她不理我。忽然间,听到院子里传来一个洪亮的女声:“我的妈呀!你怎么不等等我,就走了呀?!”只见一个白皙的,瘦削的中年女性边哭变走进来,然后扑通一声,跪在了奶奶的头顶。(后来爸爸告诉我,那是家里一个被送了人的姑姑,所以之前从未见过。)我被姐姐(十岁左右)一把薅了出来,我呆呆地立在一边......那时候,对于死,没有概念。无知者,不仅无畏,还无感。
后来慢慢大了,到了青春期,对于死,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后,心里开始变得惧怕死亡。那种恐惧感,并不是对于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死亡的意象,感觉这种意象,会令人窒息。我家离十三陵比较近,有一次有朋友自远方来,说要去参观一下,我勇敢地陪她同去。但是进了陵墓之后,我的脚步犹疑了,我抱歉的对朋友说,你自己继续吧,我走不动了。真的走不动,两条腿,仿佛灌了铅一样。我扶着墙,慢慢地退了出来,在重回地面那一刻,心里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从无知,到恐惧,这是从一个稚嫩的孩童,到青年的关于死亡的认知变化。但是过了青年时期,时至不惑之龄,那种恐惧感,好像慢慢消失了。剩下的,是一种更加理智,平和的态度。
这种变化,大约和自己的成长有关。每个人,也都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死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我想大概有如下原因吧:
第一,在经历了更多的生死之后,无论是亲人的,还是那些和你无关的人,你会发现,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是多么的渺小。我们甚至来不及反应灾难的到来。记得有一句话,你不知道明天和不幸,哪一个先来,说的就是这种无常之感。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那些瞬间被埋藏的生命,比如那年马航事件里,再也无法寻觅的音容笑貌,比如身边的某个朋友,忽然身患绝症......当听闻此类消息,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喔,天哪,这么多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家人,该多么地伤痛,但稍微冷静一下,你会生出“生死有命”这样的慨叹。继而你就会想,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当下,怜取眼前人,过好现在的分分秒秒。(然而,当这种刺激过后,大部分人,就会又回到日常的鸡毛蒜皮,琐碎日常中。该生气生气,该发飙发飙。)面对死亡,我们变得淡然。
第二,人的生老病死,草木枯荣,是世界的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逃脱这样的规律。今天这个社会,科技已经发达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会加快社会的脚步。人工智能不仅会代替大批人工,也会延长人的寿命。听到这个消息,你是高兴呢,还是伤心呢?恐怕有人会说,当然高兴了,长生不老,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啊!怎么会有空伤心呢?那我可能真是个异类。我觉得老而不死,这种状态,叫老妖精。我更希望自己作为生命存在的时候,能够尽情展现生命体的活力,享受生命带来的美好体验。很羡慕大象这种动物,当它老了的那天,它会自动离开群体,找一个地方,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人在年轻和年老时的生命状态,健康状态都是不同的,当我的生命质量下降到最低水平的时候,我会选择自行结束生命。因为它已经失去了“生”的能力,再耗下去,只是维持一个机体,从生物学角度说的生命,却无法感受生之快乐,生之悲哀,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由于上述原因,形成了我对待死亡的态度,坦然,平和,从容的面对它。当死亡来临的那天,我会微笑着说,嗨,你来了,带我走吧。
关于生。每个人的生命如此宝贵,不容浪费,不容轻视。回头看看我们自己,你可能会觉得,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件自然的事。真的吗?是,也不全是。
我,感激自己的父母,谢谢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因为在生我之前,他们曾经有过一个男孩子,但是夭折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我。所以,很幸运,我成为了他们的孩子。
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够作为完全独立个体存在的时间,可能也就三四十年,这三四十年里,你依然在成长,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到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我们的生命被各种责任填满。对他人,对家人,对自己的责任。你是选择逃避这些责任,还是学会逐渐挑起这些担子,它将决定你生命的饱满程度。有一首歌,叫生如夏花。当你在盛年时,就不该辜负你的韶光,尽情绽放自己,不枉你来这世界一趟。我,愿做一颗开花的树,既能扎根大地,又能和星月风云唱和,和鸟儿嬉戏。这是我,关于生的态度。
生,就努力向上,死,就安静地离去。
关于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