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卦爻辞及小象传: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pin4)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bei1),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泰,从卦象来看,阴阳平衡,上下交心而通畅,是最舒服的状态。这个状态是由履卦而来(履而泰,泰而安),说明只有建立好的制度,并依制度秩序而行,才能保持顺畅和稳定的局面。具体到六爻的过程,如何保持通泰和稳定的局面。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初九,人际往来之初,要有知人之明,不仅要知其人(拔茅茹),还要识其友(以其夤)。也就是俗话说的,要认识一个人,不仅看其本身的言行,还要看其同类,即看看他身边的朋友圈。
茅茹,茅草的根。夤,汇,类聚之义。以除草务尽为比喻,就是说拔草除根还不够(拔茅征吉),还应该把根系所连带的其他同类部分也一起拔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pin4)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阳爻居阴位居中,刚中用柔而行(得尚于中行),具有君子的仁(包荒)、义(朋亡)、智(不遐遗)、勇(用冯河)四德,必能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以光大也)。
包,包容。荒,大。包荒就是无所不包,表有容有量。
《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就是君子有量,无所不包。
有个成语叫“冯河暴虎”,冯河,无舟过河。暴虎,徒手博虎。指勇气可嘉,敢于冒险。也指有勇无谋。
不遐遗,无论多远也不遗弃、遗漏。遐,远。遗,遗漏。表能知人,识人。
朋亡,无朋党之私。亡,无。《论语.卫灵公》“君子群而不党”
尚,崇尚之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表值得全力以赴的最高目标。
《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虽不得中行这一最高目标,狂狷者也勉强接受了。
九三,无平不陂(bei1),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这里用到了否否句型,翻过来就是:
九三,平而陂(颠簸)(无平不陂),往而复(无往不复),事物有其对立统一的两面性(天地际也),阴消阳长,有消必有长,有正必有反,守正则无咎(艰贞无咎)。
已确信的东西就不要再担忧(勿恤其孚),为其所当为,该吃吃该喝喝,也是你应得之福。(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四,阴居阴位,实力不足(皆失实也)而不富,而且连带的六五、上六一起不富(翩翩,不富以其邻)。翩翩,群鸟齐飞向下之象,有不定之象,又有自在飞动,不受约束之象。
易经的行文规则,阳富阴不富。六四,翩翩飞动,有点不受约束,不能强制停止,而应以诚信使其行中道(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小畜卦“九五,富以其邻”,富利共享。泰卦:“六四,不富以其邻”,连带受累。关键就是自身的阴爻阳爻不同,而且身处位置不同,决定了其格局的不同。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帝乙归妹,传说商朝帝乙嫁女给周文王姬昌的典故。贵女下嫁之义。
六五,君位,行柔中,通过政治联姻(帝乙归妹),以此得其祉福(以祉元吉)。“以贵下贱,黄裳元吉”。
易经第五十四卦,归妹卦爻辞“六五,帝乙归妹”,与泰卦的“六五,帝乙归妹”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这里用到了易经的卦中卦的概念,
以泰卦的二爻三爻四爻作为下卦泽卦,三爻四爻五爻作为上卦震卦,组合成震上泽下的雷泽归妹卦。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隍,护城河。古代建城,往往是挖土筑城墙,挖出的沟,则引水为护城河。
上六,泰之极,物极必反(其命乱也),城墙倒了又把护城河填平了(城复于隍)。说明大势已去,于事无补,也不要违背形势抵抗(勿用师),还是收拾人心,各安天命(自邑告命),不认命也不会有好结果(贞吝)。
泰卦上卦的三个阴爻的爻辞(六四翩翩,六五帝乙归妹,上六城复于隍),预示着朝代的倾国倾城之象。
泰卦,泰而安,形势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到了上六却“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倾国倾城之象了。其实在其相应与关系的九三,往而复,就预示至上六就复。所谓“物极必反”也。
《易经.杂卦传》:“否泰,反其类也”。泰极必反,由泰反否。泰卦之后就是否卦。
杂卦传,点出了否卦和泰卦的核心密码,既同类又相反,相反相成的关系。
泰否两卦的卦象放在一起看,既是相综关系,又是相错关系,还是相交关系。
错、综、交三层关系,这在易经六十四卦中,也是很特别的一对。说明由泰转否,盛极而衰的过程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说的就是“泰极否来”。
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有“物极必反,月盈则亏”思想,避免“泰极否来”断崖式的衰败,所以要有“居安思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