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不是很喜欢我的高中生活,因为那段时间我的学习不好,人际关系也不好,其实也不能算是人际关系不好,因为我还是有朋友的,只是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累。
因为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我越发对学习感到厌倦,想要努力学习却总是无能为力,上课犯困,觉得无聊,听不懂,也不知道在听些什么。
语文每次写作文我都写不出来,每次考试作文我都写不完,其他的阅读理解我也觉得很难,一看到就觉得头大。高三的时候,有组织小班学习文言文,可是我一心焦虑着,及时是小班对于我的学习效果也没有那么好。
数学发现我理解不了,越到后面,我就很难做出那些题目来了,我做错题集,但是我却发现这个方法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无效功,我只是在安慰自己罢了。
英语虽然可以上一百多,有时候可以上一百二左右,可是我对作文还有听力以及其他的也没有自信。每次到了下午的听力练习,我虽然能对15个左右,可是我心底还是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因为我听不懂,这种训练我对它又产生了评断,它对我无用。
政治、历史、地理它们似乎是死记硬背的,可每次考试我都不知道我在做些什么。及时我努力把书上的知识背下来了。但我还是担心我没有背熟,我担心我不理解。
每次我听老师们讲课,我觉得就像是他们在讲一种使我昏昏欲睡的咒语,因为我一听就犯困了。即使我使劲掐自己,我还是会犯困。
在课间操的时候,我也超级害怕的,我很害怕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我害怕没有人跟我一起回教室。
我那时候没有那种好奇,那种为什么是这样的,即使我有为什么是这样的感觉,我也似乎弄不明白。我总是卡死在那里,进不去出不来,那种状态让人疯狂,让人情绪低落,让人想离开学校,甚至让人想陷入黑暗中,我总是感受不到快乐,它带给我的只有满满的压力和不甘。
不甘是这个样子的,不甘学不好,不甘没有朋友。
现在回过去看,我那时候有很多朋友,也能跟很多人玩在一起,蓝洁,还有其他人。只不过我陷入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想法,想着自己跟那些成绩好不是朋友,所以自己就没有朋友了,想着别人可能都不喜欢我。
现在我竟然记不起来教学楼的厕所是在哪个位置了。
如果能回到高中,我想好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跟他们聊天,而不是把目光一直聚焦在其他人的身上。
如果能回到高中,我又该如何解决我的成绩问题呢?
在那个时候,我怎么样做才会充满安全感呢?
告诉自己是有朋友的。而在学习上,则是必须需要一种强烈的刺激才能走出那个循环来。
我要怎么做才能不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呢?
我要怎么样才能专注于30分钟久呢?
其实对于那时候语文作文,我一直都是觉得自己写不完。然后我也想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积累名言警句,背素材,后面有什么效果呢?
那时候最应该做的其实是训练自己对话题的提取和立意。积累素材反而是次要的,因为有了思路会更加好写作。
感觉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
其实我很喜欢语文书上的一些故事,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都很喜欢,可能那时候就是单纯地想看故事。
数学的话,我有在学校书店买了很多练习册,其实做得不多,因为我似乎买过来就是当一个心理安慰。我发现那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用心地对待这些册子,因为在我搬东西的时候,那些册子都是原封不动的放在我的柜子里。
如果说,我那时候想要提高数学成绩的话,最好的方法还是做习题慢慢来,一天的时间做哪一块,然后攻克,变熟练。
政治,地理和历史的话,这几门科目,我可能会更加想看相关类型的纪录片或者说书籍,能够引起我兴趣的。
比如《河西走廊》《人生第一次》《航拍中国》《中国》《大国崛起》
最关键的一个点,我必须要改变一种看法,它们并不是死的,而是活着的。
而且一个点是,我必须要提出问题来,才能改变对他们的看法。
或者说是像那个高考学不进的那个孩子一样,去上海看看,被刺激到,而不是一直在那个环境当中。
我不知道在昨晚写下这个回忆的时候,我是否有释怀 ,但是我知道,我还有一些没有释怀,因为它不可能再从来。
但是我先写下相关的主题,相关的回忆系列。回忆小学,回忆初中,回忆大学,毕竟我所经历的种种,构成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