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吃饭,学习走路,学习游泳,学习跳舞,学习社交······却始终学不会好好告别。正如蔡康永所说:“中国人,一直没有练习告别这个概念”。
最近在翻看《奇葩说》,刚好看到关于“该不该鼓励病危者继续坚持”这个议题,毫无疑问,这个议题触动了国人最忌讳讨论的加点问题--生死。国人一直尊崇的是儒家“焉知生而焉知死”的理念,不像国外是先讨论“死亡”再认识“生存”的。在我们的教育中,长辈们自小就忌讳我们说“不吉利”的话,而“死”就是最不吉利的词,如果在重大节日说到这个词,是要被掌嘴巴的,被众人鄙夷的。连同音的数字“4”也受到牵连,在车牌、电话号码、楼层号中,若有选择,几乎没几个人愿意选择带4的连号。
真正轻松公开讨论“生死”的,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候选修了一门“生死学”的课程,老师是个中年男子,稳重却又不缺乏幽默,循循善诱我们打开心扉,面对生死。每一节课,几乎座无虚席。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是“如果哪一天,你们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记得给我写封信(当然,我肯定不希望收到你的来信),最重要的是,好好和身边的亲人告别”。时刻在深思,如果真的走到了那天,还能冷静下来好好告别么?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分享两个真实事件,两个都是发生在闺蜜身上的故事。暂且以小A和小B来代替诉说吧!
拒绝交流,我连爷爷的心愿都不知道是什么
小A因为家中孩子较多,成为了留守儿童,奶奶早年因病去世,爷爷一直守护着小A。因为常年劳作的关系吧,爷爷身体一直挺好的,走过春夏秋冬,从中年到老年,转眼爷爷就80岁了,但是身体依旧硬朗,小A从来没有想过爷爷会离开自己。就这样,小A一天天长大,爷爷一天天变老,等小A25岁的时候,爷爷已经99岁了,即将迎来百年大寿。每次和小A谈及"生死"这个话题时,小A立马拉长脸说:“你们好好聊,我没有兴趣说这些”。即使99岁,爷爷也没有什么不适,就是偶尔皮肤瘙痒而已。小A说“她之前去求过签,算命先生说爷爷能活到110岁”。
突然一天深夜,爷爷倍感不适,送去医院没多久,就走了。小A构筑的美好世界瞬间土崩瓦解。
时隔一年,晚间席谈,问起小A:
我:小A,其实,你真的没有想过你爷爷会走么?
小A:当爷爷80岁的时候,其实我就有想过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不想聊,因为我害怕。
我:那你觉得有什么遗憾么?
小A:深深地遗憾。因为对于“死亡”的害怕胆怯,爷爷每次说“小A啊,爷爷老了,如果哪一天爷爷走了”,一说到这个话题,我就立马生气打断他,直到爷爷走了,我都没有心平气和地和他冷静对话,甚至连爷爷的心愿都不知道。
可惜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不管你怎么苦苦哀求,它始终不会因为你去改变它前进的脚步。
末了小A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希望可以和爷爷好好告别一次。
坦诚接受,我陪父亲走完了最后一程
小B是家中的老幺,上面有2个哥哥。父母亲是林业局的职工,家中孩子也长大外出工作了,虽然是在小镇上,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平平淡淡也很幸福。日子一天天流逝。有天父亲突然觉得肚子疼得难受,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有点复杂,建议到大城市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最后,母亲打电话给她,一边哭一边说:“你爸爸得了肝癌,晚期,你快回来吧!”
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了。上天总喜欢给人考验,有时候还会不经意扔下一颗定时炸弹,没有拆弹专家,只有安静地等待着观看着炸弹爆发。
父亲住进了肿瘤医院,哥哥忙着工作,母亲天天以泪洗脸,日渐消瘦,照顾父亲的重压落在了小B身上。那一年,小B21岁,中职毕业刚工作2年。
小B说,她从来不知道“癌症晚期”是什么概念,只是在电视剧上接触过这个名词,但是结局都是如此残忍。
化疗的那段时间,眼睁睁看着健壮无比的父亲被摧残地瘦弱不堪,头发一抓就是一把,天天吐。到最后,父亲说:“小B,我可以出去走走么,我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我想去外面看看,老爸还没有坐过飞机呢!万一到时候去天堂的路太远,飘在空中心慌了怎么办!”小B满眼泪珠。趁着化疗间期,征求了医生意见后,小B带着父亲去了云南和周边地区,最后带他回了趟老家。
外出旅游那段时间,只有她和父亲母亲,哥哥都没有时间,父母亲没有出过远门,这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父亲满脸的喜悦。小B说,从来没有一次外出旅游是如此地心力交瘁,强忍着微笑,根本无暇顾及风景,生怕父亲出一点点差错。
回来后过不久,父亲的病情加重了,化疗的药水已经抑制以抵抗癌细胞的肆虐狂妄了。到后期,医生建议小B带着父亲回家休养,那个时候的父亲,每天晚上痛到跪在沙发边上,蜷缩着,抽泣着,连止痛药都难以让他好好睡一觉。
小B说,那段时间,她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每天晚上陪着父亲,看着痛疼到极致的父亲,她每刻都想帮助父亲结束生命,她说那段时间才真正明白“安乐死”的发明是有多么伟大,也瞬间明白为什么有些癌症病人到最后会说“你们的强留对我而言真的太自私了”。
父亲最后还是走了。
小B打电话给我说:我父亲走了,但是我也希望他能早点走,不要继续被病痛折磨得如此不堪,痛到极致的时候,我只能眼睁睁地听着他喊疼,却如此无能为力,那时候,我真希望我能代替他。
我问小B:那你会觉得有什么遗憾吗?
小B说: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有成家,那是父亲最大的心愿。但是父亲想要去的地方,想要见的人我都一一带他实现了。到最后,我们都坦然接受了事实,因为我们深知,面对痛苦,治疗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并接受人生悲剧,所以彼此才能好好对话,真正了解父亲的想法,说到底,我们做到了好好告别。
所以至今,小B对父亲的爱依旧深沉,因为坦陈告别,小B和家人都不至于自责而内疚一辈子。
学会告别,你我都需要
世间上有些事情就是如此,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如果真的无法改变,不如好好地告别,面对告别,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一、拍一张完整的全家福
二、录制一段小视频,把双方想说的话都录制下来
三、举办简单的告别仪式
四、带ta想去的地方,去外面旅游或者回故乡看看
五、带ta去见想见的人
六、关掉所有的通讯设备,关掉灯,好好真心谈话。记得这是外国民族的一个习俗,当一个家人去世之后,所有的家人会聚在一起,谈论关于那个人的一切,好的,坏的,伤心的,高兴的,关于他的所有的事情,谈论三天三夜。三天过了之后就只字不提,回归到正常生活。
七、尽可能做到每一天陪伴着ta
也许还有更多更多想要做的事情。面对离别,我们有的只是疼痛,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好好告别,正如《爷爷变成了幽灵》漫画书所写的一个小故事一样:其实爷爷忘记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和小艾斯道别。我们无法左右死亡,却可以左右爱。每个人哭哭啼啼来到世上,终将有一天要离开人世间,但是我们希望是哭着来笑着走。当我们好好告别,若干年后,拿出相册,拿出短片,我们还可以安静地告诉孩子:瞧,这个就是你XXX,我们都很爱ta,即使ta不在我們身边,但ta对我們的爱却从未停止过。
最后,引用高晓松老师在《奇葩说》里总结陈词时诵读的一首感人诗词,愿世人美好如初,愿爱常伴你我。
你是这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那颗
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着的
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
它变成了暗物质
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
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
我的星轨
无论 你在 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