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建筑决定了城市的样貌,美术馆和书店决定了这座城市的气质,那么地铁站则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格调。
基辅是乌克兰的第一个地下铁路系统,于1960年11月投入使用,它亦是继莫斯科地铁及圣彼得堡地铁后前苏联所建造的第三个地下铁路系统。
基辅地铁全长69648米,目前有红、蓝、绿三条线路,共52座车站。地铁入口处标志为绿色的“M”,部分入口隐蔽于一些较为古老的建筑里,不经意会以为是写字楼。基辅地铁实行一票制,只在入口处检票,途中可以自由换乘,可以买单次票和各种多次票。通票价格是5格里纳夫。
自1884年西南局长Dmytro Andievskiy提出第一个从基辅火车站建地下铁路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直至1949年8月才正式拉开帷幕。而中心部分的5个台站(今Sviatoshynsko-Brovarska)于1960年11月13日正式公开运营。
而基辅地铁的进一步发展,是在1960年开始,1963年完工。一年后推出新型E型地下列车,再一年后穿过第聂伯河,跨越左岸建造的大型居民区。至70年代,基辅地铁站已初成规模。
基辅地铁继承了苏联地铁的特征,深,大,复杂,标准苏联三角形防空洞布局。交通出行问题并非首要目的,基辅地铁更多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居民遮蔽之用。大部分线路都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下,52个站台中就有20个是深站。老站大多配备四条自动扶梯,驻足其上,低头俯瞰,会有深入地心之感。
最独特当属兵工厂站(ArsenaIna),此站地下105.5米,是世界上最深站。我用自动扶梯的时间计算过下降的时间,整整3分钟。而它的下一站第聂伯河建于地上,这就使得这两站形成了最大落差。
金门(Золоті ворота)站被英国《卫报》和《每日电讯报》分别评为世界10大最美的地铁站之一。
而大学站(Університетська)则为最有文化的基辅地铁站。此站就像是一座陈列着名人雕像的博物馆,站台上有包括舍甫琴科、普希金、高尔基、门捷列夫、罗曼诺索夫等八位名人的雕像,出站便是知名的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主校区。
位于第聂伯河左岸的“斯拉乌德奇”站(Славутич),则为最明亮的基辅地铁站。每当列车驶入,乘客们都会惊艳于她的灯火辉煌。
基辅地铁的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宛如地下宫殿,大部分建于苏联时期,是当时的苏联辉煌一时的见证。其建筑风格与莫斯科地铁相当接近,其艳丽令人惊叹。广泛采用大理石、马赛克、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搭配各种别致的灯饰,其古典与豪华,毫不逊色于宫殿。
如果运气好,还有可能遇上彩绘列车,油画的色彩让人感受到这个民族的艺术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