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太美,尽管太危险。”
对于失眠的人来说,黑夜是温柔的,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黑夜,是温柔的。
“啊啊啊,我今天晚上一定要早点睡,再晚睡我就是小狗!!!”很显然,这样的发誓或者“小威胁”一点儿用都没有,我们依旧很晚睡,明明知道熬夜不好,但我们就是那么依赖黑夜,静谧的世界,周围的人都已经进入梦乡了,感觉整个世界都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
黑夜,是安全的。
你要相信,跟你一样在熬夜,晚睡的人一定有很多。有人失眠,因为在为了一个喜欢的人辗转难眠;有人熬夜,可能是在玩王者荣耀,也有可能是在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当你伤心难过,当你迷茫,你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跟你一样的人,在享受黑夜。
黑夜,是充实的。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黑夜是他们创作的好时期,黑夜总是能随时迸发灵感,其实许多作家的作品几乎都是在黑夜完成的。像卢思浩,他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才睡觉,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几乎每天都要更新,每周都要做一次荔枝FM直播,然后还要写书,一周这么多输出,熬夜也很正常。演员们每天拍戏,熬夜更是小菜一碟,所有人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都是通过艰辛的努力换来的。有人就说,只是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是没用的,要去学习一下别人成功背后的方法论。
黑夜,是我们戒不掉的温柔啊。
失眠有可能是因为焦虑,大多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前我们都被高中老师骗了,高中的时候,我们每天早起晚睡,因为我们有目标——要考上一个好大学。虽然辛苦一点,但没关系,老师说了,“到大学就好了,到那时候,上课你们才玩手机,下课就去玩了,大学生活舒服着呢”,是的,老师没说错,可是,到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才明白:你现在流的泪,都是前几年脑子进的水。别人去做兼职挣生活费,你说“能挣几个钱啊,我来就是学习的”,是的,你去上了几个自习就放弃了;你看到别人加入各种社团,有时候还逃课,你说“何必呢?”,然后继续看偶像剧了;你看到别人丧心病狂的考各种证书,你说,“干嘛啊,明明自己不喜欢还要考,就是跟风随大流”,于是,你继续玩开心消消乐了……
因为你什么都没做。所以你焦虑,失眠接踵而来。
我自己就是夜猫子。总想着,趁着年轻,使劲折腾,放肆啊,反正还有大把时光,反正还有一生可以浪费。我们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对身体不好,道理都懂,就像韩寒在《后会无期》里说的,“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毕业就要失业的恐慌,让人焦虑到窒息,所以选择在深夜里苟且。失眠的时候,我会追追剧,看点网文小说,或者看看高分电影,有时候也看看书,可是,相比别人朝六晚十去教室上自习,心里有考研、考公务员的目标,自己这种状态显然有点鸵鸟心态。我是直到大三才渐渐发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最喜欢看小说,这个暑假我看了《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追风筝的人》,还有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沉浸在剧情里,太美好了。
夜晚,更适合用来思考。还记得别人看你在发呆的时候都会问你怎么了,你总是回答“在思考人生”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慢下来,思考冥想了,大多数人太过浮躁,甚至连坐下来看一本书都做不到。他们还说,以后大家都不会买纸质书看了,当什么作家啊。他们错了,纸质书永远不会过时的。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永远不要担心开始得太晚。你想学习写作,那你就坚持每天都写,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会成功。如果你失眠,那就对着Word写字吧,就算是记录此刻的心情也好;你想练习英语口语,那就在失眠的时候刷《老友记》好了,多看多听多练,总之,不能辜负了迷人的黑夜。
以前总把自己中考、高考成绩没有正常发挥,归咎于心态问题。想想这么多年,一直让心态背锅,怪不好意思的。进入大学校门之前,一直觉得,结果不重要啊,只要自己付出了就好,过程才比较重要;可是到了大学,阅历更丰富了,才知道:屁叻,没人会在乎你努力了多少,别人只看最后的结果。到社会上更是这样,就算你每天加班,最后一个离开公司,老板也只会觉得是你能力不够,不能按时完成他交给你的任务。如果你工作能力强,更勤奋更努力,大可以在自己家熬夜加班,更好的完成任务,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一样,吃饭的时候工作,感冒的时候工作,就连分手了还是好好工作。她并没有说自己有多努力,她知道只有结果才能让那些不服气的人闭嘴。
成长是残酷的,我们都是被迫长大。
黑夜,适合失恋的人疗伤;黑夜,适合努力的人超越;黑夜,适合迷茫的人思考。
鲁迅说过,“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啊,黑夜,戒不掉你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