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结束的时候,马思纯在之前的一档节目幻乐之城的《录像带》表演就被自己一直存着,我知道她想演的是关于一个女孩失去爱人之后通过播放录像带,就可以和爱人短暂相见的故事,但一直说想一起看,可是,好像我们不能一起看故事,因为我会哭,你就会手足无措。
于是,我偷偷看了,从她开始唱第一句“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就已经泪流满面,之后那句“想要问问你敢不敢”更是泣不成声,可是,虚幻不是现实,那个世界是不能让现实里的人玷污的,虚幻也是真实的,那个世界只有自己能够感同身受,可是哪怕姑娘从电影画面的故事走到了舞台上,依旧唱的那首《氧气》,我也依旧只留恋故事,因为故事让我觉得有真实和爱。所以短短十二分钟的故事结束之后,我对着故事里的两段歌词反反复复地听,我很想对谁能说一说这些,说一说在我心里,有多看重人和感情。
当初看《七月与安生》就知道,虽然写的是两个女孩的故事,可是逃不了人或许生来平凡,大多数不逾矩,可是很少能随心,都是需要勇气,爱身边的人,也面对和身边的人分离。
很久以前,我喜欢《南山南》,有一个夏天都塞着耳机只循环这一首歌,因为这首歌有一个很凄美而遗憾的故事,那句“北秋悲,南山有墓碑“道尽了死别。最近,总是会循环听当年步步惊心里三寸天堂的纯音乐版,前年寒假的时候,我把整部电视剧和书才都完完整整的看完,我和慧子一致吐槽过若曦不用谁都要管,安安心心和四爷相守就好,可是如今我才明白,不是因为她矫情,不是因为她圣母,作为现代人,人情冷暖最是凉薄了,可是她像梦一样的经历让她被故事里的每个人爱着,给她真实的勇气,所以她也会竭尽全力为每个人呕心沥血,所以弥留之际,油尽灯枯,不能见最爱的人一面,孑然一身,了无牵挂才让人多唏嘘。
我总是会被一个很小很完整的故事打动,会执着其中带给我的平静和安宁,会反反复复想《无问西东》里沈光耀的妈妈说的那句:“你一生想要追求功名利禄,没有那一样是你祖上所没经历过的,那一切都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只想你可以享受人生的乐趣,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女孩相爱,可以为人父母,不想你还没想明白一生怎么过,你就没命了”。
记得清华大学校庆那天,我带了一本《一个人的好天气》,书很薄,以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了一个女孩短暂的一个学期寄宿一个老奶奶家学习,追求自我,追求独立的故事,耳朵里塞着耳机,坐在校园柏树荫间的座椅上,枝影斑驳映在书页,静静看完的时候,其实觉得书里的故事本身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从心底里的满足,为着自己和书里的人有过相类似的境遇而有某种冥冥的满足。我想这就像当我看着桑格格的《小时候》,我会不自觉的一点点写下所有自己和她同一年龄时所能想起的往事一样吧。
我既不要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睁开眼睛去生活,很多事情真的去做了,总归是一件经历,而所有时间能流经的,其实都可能已经物是人非。就像自己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反复读庆山的《月棠记》,觉得描写的重光生活状态和信念就像写到了自己的心里一样,于是总是想要找到可以一样共鸣的人一起分享,后来没找到,我也很少再去完完整整去读这个故事,大概是因为如果只存在在自己内心美好的一份回忆应该只是属于那时候,再不能有其他。
可能二十岁太年轻,还未涉世事,三十岁又还未到来,我也不知道四年后是什么样,就像当初四年前的我怎么也不会知道如今我会在青木川遇到辰,然后发生往后这四年甚至更长久的故事,我依旧很期待二十六岁往后的日子,大概是因为看不到明确的样子,所以格外充满希望。
二十六岁的今后,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