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早上,Q宝的小伙伴仔来找他玩。
在玩的过程中,仔停下来说,Q宝捶了他一下。仔妈说,不要打仔哦。因为他动作可能很小,我们也都没察觉到。客人这么说了,我也对宝说,不要打哦!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时,Q宝愣住了。停了几秒钟后,便大哭,尖叫。我赶紧让仔妈帮忙抱着小宝,去抱着Q宝。他仍然是大哭和尖叫,就是没有辩解。哪怕我抱着,他还是哭。我问他怎么了,也不回答,让我很心疼。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几分钟后,情绪缓和了,但还是得抱着不放,仔他们也情绪不佳地回去了。只好任由小宝哭,来做他的思想工作。
他觉得平时仔也会捶他,他觉得是好朋友的玩耍,没有上升到认为这是打人的行为。而仔把这个动作告诉了家长,让他受到家长的批评。他觉得委屈了。
之后在微信上做了沟通,就算和好了。
可是宝贝在这个事件上的歇斯底里,让我小小吃惊了一番。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说是不是我平时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在遇到这么一件小事上,他一点都不懂处理。还是我太焦虑要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呈现出成人的思维模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虽然小朋友和好如初,但给我留下了思考。
看似一件小事,却透露出孩子在紧急情况不懂表达和保护自己。作为父母,自然想得更远。
刚好又看到一篇文章的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感受到孩子是孤独。他在我怀里哭时,感受到孤独。尽管在妈妈的怀里,他仍然是孤独的,孤独来自哪里?来着不被理解,小伙伴不理解,妈妈不理解,妈妈追问答案。其实这时他可能只需要一个理解的怀抱,不需要任何言语。
好吧!我没做到,我是个焦虑的家长。甚至没他爸看得明白,我只把事件说个开头。他爸就说:委屈了是吗?可能我只需要对他说:没事的,妈妈抱抱。
鼓励孩子表达这一课,需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好我们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