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任务:
现在我该做什么
2、反求诸己:
按照以下“用书法”步骤,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用书心得
【书摘】
光靠阅读并不会带来你所寻求的改变。阅读只是个开端,如果你要在现实世界里得到成功,唯有采取行动才算数。
【分析】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这是我最近每天早晨听课都会听到的一句结束语。
行动是最为关键的。
这本书我是读过一遍的,甚至也写了几次读书笔记,也宣读了宣言,然后呢,就忘记了。
这一次毕婷说要读十遍,我们开启了10遍的阅读和记录,每天一点点,我也每天和文辉伙伴进行宣传的相互朗读,核心的三段话。差不多快一个月了,这些行动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断重复,我行动的动力会更足了,毕竟我们读书是为了运用。
昨天拿到了存钱罐,那一刻真的是很欢喜的,毕竟我已经有存入了一点点钱,365天后拿出来的感觉值得期待。这将是一笔全家的游乐基金。
【案例】
今天正好一个书友发了一个自己的读书思考。
#关于读书的思考#【雪儿】
将近两年的早起读书下来,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现象,也就是我这一路走来的样子。围绕读书这件事我们有一个“慢慢长大”的过程:
1.0阶段:喜欢买书,因为知道读书好,所以,有人推荐就买,但经常不拆封,或者看不完、看不懂……最后变成了书架的一个固定成员。
2.0阶段:被外部环境刺激,看到真正读书的人太有魅力了,自己开始选择听书或者跟着一些读书会共读,初尝读完整本书的快感和成就感,欣喜若狂,晒朋友圈,终于自己有了#读书人 的标签。
3.0阶段:发现读了很多书,什么也不记得,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只是读了,意识到学习和读书不是一回事,要有内化和输出,于是开始写读书笔记,开始和自己的旧有认知、旧有体验链接,试着写出来或者讲出来或者深度思考或者和别人交流碰撞。
4.0阶段:开始挑书、选书了,不再什么书都读,知道了这个世界的书,无外乎文学类陶冶情操的+经典类搭建底层逻辑和知识体系的+技术类培养各种技能和方法的,所以,有针对性的慢读,不标榜一年读多少本,重在思考、内化、输出、应用。
5.0阶段:真正把书中的【信息】抑或【大道】能够转化为【知识】和【智慧】,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可以随时帮助自己解决各类问题。转化了另一种心境看待世界。
每一个阶段的提升就是行动的迭代。非常认同,我也算从1.0到3.0阶段了,其实还是行动不够,深入不够。
【行动】
读完这一遍,继续读后面的很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