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道平安夜,是在大学的时候。
八十年代末,不同于现在西方文化已经浸染的时代,那时虽已改革开放了几年,可文化习俗上,仍旧固守着千年的传统。对于圣诞前夕的平安夜,基本毫无感觉。
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开放的思潮常常最先影响到这批满是活力,且渴求新知的少年。
苏州古城宫巷,有一座基督堂。那座西式教堂,我从小就知。无数次走过那里,却从未关心过。长期的唯物论教育,让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对精神为重的宗教丝毫提不起兴趣,与之相关的教堂,也就不在关注的列目中。
大一的圣诞节,我们自然是上课。西方国家节日至现在为止,仍未列入大陆的法定假日,那时更不用说。邻座的几位女同学课间谈起了昨晚的活动,她们几人在圣诞前夜去了宫巷基督堂。
从她们那里,我才知道,原来圣诞夜就是平安夜,那天晚上,可以是如同春节除夕一般热闹。
次年,我也去了那座基督堂。原想体验其中西式的欢快,几位信众不失时机拉住,并努力说服入教。长期的根识,让我对全然不同的信仰立生了恐惧,礼拜堂都没进,仓惶地逃了出来。
后来许久,我都未曾跨入过教堂一步。
发展的苏州,越来越大,教堂也在逐渐增加,我的族系中,几位堂兄都已成为基督的虔诚信徒,我的竹马青梅,也不知何时入了教。
几年前,家附近立了一座基督堂,由于位置在苏州狮子山麓,也称之为狮山堂。此时,与我第一次进教堂,已经隔了二十余年。二十多年的时光,把我从彻底的唯物论者,不知觉中变成了另外一个不同之人。
狮山堂建好后的每个平安夜,我都会走入其中,驻足和停留片刻。虽已不是个唯物论者,但我也并不是一位基督徒。只是这里的氛围,能觉之冬夜里一股暖热的亲近。几年前,人流涌塞的大门前,一位信众以为此时此地的人,都同他一般虔诚,对我口称弟兄。这样亲近的称呼,发自一位陌生人的口中,心中暖流涌起。
也就一次带着孩子来过,那夜,教堂的一片空地支起了大幅银幕,把里面正在布道的画面同声传了出来。牧师的话语满是慈爱和赞美,我们整整停留了四十分钟听他的宣教。不久后,儿子说到:“如果需要一个信仰,我选基督。”
自此,凡是出国,他必定会在教堂中安坐,直到导游或是我的催促下才离开。
只是数次平安夜,虽都去了教堂,却无一次坐满了全程。
今日又是平安夜,晚上六点半开始的活动持续到了八点半。第一次,我坐定其中,寸步未离。牧师一声声赞美词中,无数的信众和着一声声阿门。信众中,更多的已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牧师,估摸年龄也不会超过三十。
身在其中,我并未说出一声阿门,毕竟,我仍不是信众。但我未离去,那牧师充满爱的言辞,以及对主的赞美,化成了涓涓暖流,围绕包裹着我的身心。其中虽是人众,心却安静祥和。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基督的教义我仍不甚明了,但牧师布道中所知的,却与我日渐稳固的信仰极其的相似。
爱,是这个世界的基石。心中充满了爱,也就幸福满满。
写于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