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不是第一次来,但这样独自一人漫无目的走走停停却还是头一遭。在北京呆了半年之后,再来上海总忍不住会在心里默默比较一番。
1,天气
过惯了北方寒意逼人的冬,临行前我还在犹豫是穿羽绒服还是大衣,最终考虑后者,但抵达上海的那一刻我已后悔为什么不带条裙子。看惯了北方冬天的光秃秃与灰蒙蒙,上海的含烟的翠柳和满树的玉兰着实令我惊艳了一把。
2,衣
个人认为上海的穿着打扮会比北京时尚,更受年轻人喜欢。尤其是以热为主的天气,更是给了上海姑娘更多展示自己大好身材的机会,我这个北方姑娘只能默默羡慕嫉妒恨了。我在火车上看见一对老夫妻,老太太是典型的上海名媛的打扮,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指甲上是精致的蔻丹,高跟鞋是一定要穿的,这是名媛标配。老爷子穿着格子西装和西裤,戴着眼镜,想来年轻时一定也是位绅士。有幸能见到这样的上海老人,但我想他们可能不会太喜欢我称呼他们为老人。北京老爷子的穿着打扮就不用细说了,虽然长袍马褂很少了,但确实还有老爷子保持着这样的派头,再提上自己的鸟笼,北京这座城的底蕴就出来了。
3,食
上海精致的小碗小碟,不禁让人感叹生活的艺术,生煎包,素烧麦,是我顶喜欢吃的。现在正是嫩油菜当季的时候,买一把青菜,快速过一遍热水,淋上点调料,装进白磁盘里码好,绿油油,脆生生,让人食欲大开。相比之下,北京更多了些北方汉子的粗犷,碗要大,份要足,但味道上绝不打折,烧饼夹肉可是我百吃不腻的。
4,住
上海和北京最大的不同便是建筑的风格,上海建筑多欧式,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是最经典的典型。滩对岸是熠熠生辉的东方明珠,江里往来的游轮声声入耳,偶有鸥鸟飞过,游客们纷纷举起镜头,岸边席地而坐写生的学生身后不时传来报时的钟声,临江而立,江风徐徐吹来,真是惬意得很。北京建筑更多古朴大气,皇家园林故宫的磅礴已无需赘述。但洋气不代表确实古典,古朴也不意味着缺乏时尚。上海城隍庙、豫园也充满了历史感,北京央视大楼又怎能说不时尚?(简直就像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
5,行
上海让我很敬佩的一点是,等红绿灯的素质真心高啊,一定会等到绿灯亮才穿过马路,随意闯红灯的现象真的很少,人群的自我约束力很强,这一点让我也微微有些汗颜。上海地铁非候车区也会设置一些供人休息的座位,这都是值得北京地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不得不吐槽的一点是,坐上海地铁让我很受伤。上车排队意识很差,乘客进入地铁之后没有自觉往里走的意识,都堆在门口,等下车的时候也没有自觉为下车人让路的意识,坐乘梯也不像北京一样,大家自觉靠右站,将左边留给着急赶路的人。宝宝心里真是苦啊。(希望上海人看到不要骂我。。。。。。)
上海的出租车师傅很绅士,绝不随意和乘客攀谈,结果常常是我和师傅除了谢谢,不客气之外,两人一路无话。这让在北京习惯了和出租车师傅大聊特聊一路的我略微有些不适应。北京出租车师傅很热情,热情到你随口说句想买点特产,他都能从南锣鼓巷扯到王府井,末了还得嘱咐一句,稻香村你得认准三禾标志,千万别上了当。我不评判孰优孰劣,因为这并不是我此文的目的。
我非上海人,更非北京人。但仍不免俗要将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比较一番。然而比较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仍是希望大家意识到,差异性本就存在,不必做优劣之分。只有承认并且认识到差异的存在,才能真正除去有色眼镜,深入城市其中领略城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