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撒欢儿

比起父辈们在户外疯玩儿的童年,如今许多00后更爱安静地“宅”在家里。“宅”成为当下一种典型的现象。

孩子太“宅”怎么办?该如何看待?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的建议、妈妈们的妙招。

专家支招

父母先告别“宅男宅女”

谢春风(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宅娃”就是“宅男宅女”之后的又一个问题。

少年儿童们是蓬勃生长的力量,是好奇心、好玩儿、好运动的精灵,他们能量十足,应该是到大自然中尽情撒欢儿的常客。但“宅娃”的出现,似乎成为了教育者的难题。

我的建议是:儿童青少年该静则静,该动则动;要动中有静,以静制动。所以,理性看待“宅娃”问题,不要被表象迷惑。

少年儿童充满了活力,以动为主,喜欢游戏活动,喜欢体育运动。如果他们在起居和饮食上不注意,过多地吃热性、辛辣性食物,身心容易失去平衡,必然多动而燥热。这些孩子是很难成为安静的“宅娃”。所以,以静心学习为主色的“宅娃”是应该肯定的,但也要劳逸结合,静中求动。

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宅娃”,就要另当别论了。随着网络技术的无孔不入,儿童青少年日益受到网络游戏、网络信息的干扰,不少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成为足不出户的“宅娃”,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所以,作为智慧的父母,必须以敬畏心、警惕心和果断力,尽早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手机和网络游戏。一些“宅娃”的出现,与父母是“宅男宅女”或“手机控”有很大关系。

所以,家长们需要自己先不做宅男宅女、不做低头族,才能带动和引领孩子们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撒欢儿!

六招帮助孩子“脱宅”

田国英(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多鼓励孩子结交好伙伴。

周末多陪孩子去公园、游乐园、博物馆等孩子多的公共场合,减少对不同人与环境的陌生感。鼓励孩子主动交往,结交好伙伴,锻炼胆量,开阔视野,培养性格。

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长陪孩子一起,参与孩子选择喜欢的活动兴趣班,学东西在次要,关键是为孩子创造能继续和同伴在一起玩耍、学习的机会。

多陪孩子假日考察旅游。

家长陪孩子共同设计假日旅游计划,最好是几个家庭带孩子结伴外出旅游,一起去体验大自然,参观名胜古迹,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在旅游中学会合作分享、团结谦让。可以让孩子彻底放松,忘掉学习的压力,避免长时间独自待在家中。

下班后多跟孩子交流。

利用晚饭后的时间,跟孩子一起散散步,说说心里话,聊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一起看看电视,放松娱乐一下。

多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

父母坚持参与孩子的家庭体育锻炼,一起跳绳等,不但增强孩子体质,而且培养孩子勇敢、乐观的精神和持久性。

多鼓励孩子帮家人做事。

鼓励孩子陪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者帮邻居做事等互助性的交往,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不让孩子沉迷于游戏、网络等。

妈妈智囊团

很多有心的妈妈们也提出了帮助孩子“脱宅”的建议,我们来一起看看↓↓↓

嘟嘟妈妈:希望社区多组织同龄孩子在一起学习、玩耍;让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更社区化。

王敏妈妈:学校多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每天也最好有一个固定时间的户外运动。

周妈妈:父母应该自己先放下手机带孩子走出家门,博物馆、公园、户外运动,太多更有益的事情可以做,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带领孩子发现“走出去”的乐趣。

玥玥妈妈:家长们轮流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读书会之类的,每期有一个主题;几个家庭相约外出活动,给孩子创造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

牛牛妈妈:家长多带孩子出去参加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让孩子爱上大自然。同时减少兴趣班,就有伙伴一起玩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486评论 2 14
  • 象棋是入门级水平,第一次对弈几步就将了对方一军,顺利通关。 以往每次都是主动进攻,哪怕预料到下一步会有损失或将是两...
    王小米儿阅读 319评论 0 0
  • 原计划3天的会议,一天的游玩,最后压缩成一天半的会议,然后匆匆忙忙赶回家,周末加班……和姐姐好久没见,第一个晚上就...
    huangli9988阅读 81评论 0 0
  • 其一 水云深处觅渔村,波上行舟月近人。 杨柳枝摇风未定,山形环抱倍觉亲。 其二 水似仁人智者心,波峰浪谷有余温。 ...
    水波杨山阅读 580评论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