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二胎妈妈都很疑惑,生了老二,原来像天使一样乖巧的大宝成了“混世魔王”。朋友抱怨,她们全家手忙脚乱哄妹妹的时候,姐姐安安静静地把妹妹的玩具扔进马桶里,把妹妹的奶粉撒得满地都是,稍有不如意就哭得惊天动地,朋友直担心邻居会报警告她虐童。
我只有一个孩子,本来在二胎的问题上是没啥发言权的。但好歹我也算二胎的既得利益者,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小,我有两个姐姐。(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我也是拼了,不接受任何重男轻女超生罚款之类的控诉。)
家里两个孩子,偏心是人之常情
每次回老家跟姐姐们在一起,姐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控诉我爸的偏心。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上一年级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5名,我俩姐比我厉害,都是班里的第一名。
我们学校是考前三名有奖品,第五名啥都没有。回到家,我两个姐姐都拿着崭新的铅笔盒和笔记本,一人一套,看得我是哇哇地哭。
我爸一看我哭了,问了问原因,然后做了一件帮我拉仇恨的事情。他把我姐的奖品都没收了,告诉她们不能用,等我下次考试得奖了再一起用。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我得逞的笑和我姐看我的眼神。
现在我当了妈妈,我可以大笔一挥,批判像我爸那种没有原则的霸道和偏袒。偏袒小的,会给姐姐带来心理阴影,影响她们健康成长巴拉巴拉的,能写出一大篇文章。
的确,现在可以把这些事当成段子来讲,我和我的姐姐们依然关系融洽,这件事情也没给她们带来太大的伤痕,现在都是心宽体胖,一家人其乐融融。
但时间倒回到30年前,那两个考了第一名欢天喜地回家的女孩何其无辜?努力赢得的奖品不能用,要等到第二年妹妹考第一拿到奖品才能用,她们招谁惹谁了呢?好在她们的妹妹特别争气,第二年就勇夺班级第一名,三姐妹一起喜提大奖。
我举我和我姐的例子,不是说偏心对孩子不会造成影响,如果什么影响都没有,我姐她们也不会30年都记得这么清楚。平心而论,家里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家长很难一碗水端平。每个孩子的脾气性格都不一样,家长也会有自己的偏爱。完全要求家长一视同仁,对每个孩子都一样,神仙都做不到,更何况凡夫俗子。
在大部分的二胎家庭里,小的那一个更容易得到偏爱,这很容易理解。毕竟小的刚出生,吃喝拉撒睡都离不开人,家里人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他身上,进而忽略老大。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人之常情,但不代表这样做就是对的。
早出生几年,就必须让着弟弟妹妹吗?
在《少年说》里,九岁的男孩崔瀚予,在高台上说出了自己伟大的愿望,长大后要有自己的孩子,而且还要两个。为啥年纪轻轻就想要二胎呢?
原来,在他三岁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弟弟。他玩什么,弟弟就抢什么,他抢回去弟弟就哭,弟弟哭妈妈就揍他。所以,他要生两个孩子,把气都撒在老二身上。这算是9岁少年的复仇吗?
崔瀚予妈妈的做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二胎妈妈。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不懂事,你要懂事。《少年说》的节目里,有很多控诉父母偏心的哥哥姐姐,他们每天听到的都是这样的话。
崔瀚予说要把气都撒在老二身上的时候,主持人、老师同学,包括他妈妈都忍不住笑了。一个9岁的小男孩,计划自己未来要生几个孩子,确实很搞笑,可搞笑的背后,谁又能体谅少年的内心呢?
崔瀚予的话被她妈妈打断了,说实话,我本以为她妈妈会跟他道歉,说忽略了他的感受,没有公平对待他和弟弟之间的矛盾等。没想到,崔瀚予的妈妈说,“崔瀚予,你这样的想法太奇葩。当初是你说,想要个童年的伴,我才给你生了弟弟。”
妈妈可是给你生的弟弟,崔瀚予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说一句,“我现在后悔了”。
崔瀚予的疑问,妈妈给的答案是,弟弟是他要的,哭着也要吃亏到底,谁让你年少不懂事,偏要个童年的伴儿呢。
说实话,妈妈的回答让我挺失望的。崔瀚予和弟弟只差3岁,如果确实是崔瀚予让妈妈生的,那就是在他2岁时提的要求。童言无忌,却被妈妈理直气壮地拿来作为他必须让着弟弟的理由。
《少年说》里,还有一个妹妹控诉妈妈偏心姐姐的,说姐姐才是妈妈的开心果,妈妈看到姐姐就喜笑颜开,看到自己就眉头紧锁。但这个妹妹是幸运的,妈妈在现场及时给了反馈,说姐姐在她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被严厉要求,早点写完作业睡觉,好有精力应对第二天的学习,她和姐姐都是妈妈的开心果。
现实生活中,有兄弟姐妹的,势必不如独生子女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多,父母的爱,也不能严格的两等分、三等分,接受这个现实,不要对父母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但作为父母,也不能把期望都寄托在孩子的懂事和理解上,心里也应该有数,偏心要适度,过量就会变成毒。
偏心要有度,过量就会变成毒
在特殊时期对其中某个孩子有关爱的倾斜是可以理解的。但偏爱要适度,如果偏爱养成了习惯,一味要求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没有原则没有底线,那对孩子的伤害就是终身难以治愈的了。
在《小偷家族》里,离家出走去风俗店打工的亚纪,就是因为父母的偏心让她对家庭没有留恋。亚纪在打工的店里,和4号客人聊天说起了自己的家。她也曾经有过温馨的回忆,和妹妹感情亲密。
上小学的亚纪开始学小提琴,妹妹上小学之后也开始学,妹妹是那么聪明,没几次就比亚纪拉得好了。后来妹妹说,她付不起两个孩子学小提琴的费用,所以亚纪就不再继续学了。
亚纪抚摸着4号客人伤痕累累的手,就像在抚摸自己的心。
过度的偏爱,会让被忽视的孩子伤痕累累,也会让被偏爱的孩子有恃无恐。家里有爹妈护着,有哥哥姐姐让着,可迈出家门,谁会像家人一样偏爱他呢?
我父母也会偏心,但他们的偏心有时候是对姐姐,有时候是对我。大姐结婚的时候,我和二姐都在上学。邻居说,你们找老大婆家多要点彩礼,你家俩闺女的学费就都有了。我妈说,孩子上学是爹妈的责任,不是姐姐的责任。我妈把我姐夫给的彩礼都存卡里给我姐了,还额外陪嫁了很多东西。
哥哥姐姐该让着弟弟妹妹吗?也许有些时候该让,但这个让,是哥哥姐姐想让,想爱护弟弟妹妹,而不应该是被家长强迫着,你是哥哥/姐姐,你就该让着弟弟/妹妹。
《少年说》里有个控诉姥姥偏心的女孩说得特别好,我也是个孩子,我也需要你们的照顾。你们可以把爱分给弟弟多一点,但不要用那种语气跟我说话。姥姥在现场积极地回应孩子,你受委屈了,姥姥以后会改进。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提出了三种容易成为问题儿童的孩子:有身体缺陷的孩子,被宠坏的孩子,被冷落的孩子。在多个子女的问题上,如果父母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家里就会出现多个问题儿童。孩子童年的问题,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家里有多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不要总站在制高点上对老大说: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说这句话之前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无原则的一直让着别人?这句话,不但会伤了老大的心,会宠坏弟弟妹妹,还会让本该亲密的兄弟姐妹变成陌路。
一碗水端平不容易,但偏爱要有度,过量会变成毒,别让自己的一句话让孩子们都陷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