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随着时间而衰减,是规律,也是保护。在有限的记忆中,你想记住谁?在有限的生命结束之后,你又希望被谁记住?
老师同学的骤然离世,也勾起了我几乎就要遗忘的一个同学,小学时的一位学霸班长,初中同校,高中宿舍对门,聪明刻苦,一直成绩都在上游,性格也颇为开朗。不过一直没有深入了解过,高中毕业之后听说她考去了上海的学校,就没有联系,直到自己研究生快毕业,在路上遇见她和她妈妈,交谈了两句留了手机号,至今还记得一个细节,当我说道自己在读研的时候,她的神情很不自在,立刻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读研。当时就觉得挺奇怪的,感觉她是不是有点太在意了。随后也没有更多联系,大约三年前,小学同学聚会,我给她发了条短信没有回应,后来在饭桌上才知道,她已经去世了,具体去世原因不知道,生前似乎精神也出了点问题。当时我感到非常震惊,呆呆的看着手机中发出的无回应的短信看了很久,心里很不舒服,然后删除了短信。刚才看了一下手机的通讯录,她的联系方式还在,可能是之前上传到云端备份就一直没删掉了,有点恍若隔世,想了想,还是删除了。我记忆中的她,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她,还是被自己重塑过的她,我的删除是记得还是忘记,于她而言,都没有意义了吧。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原本对这句话理解的是这个人虽然活着,但只是活着,并没有生活,不仅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对别人也无法产生什么好的影响,宛如行尸走肉一般。从记忆的角度,这样的人于社会而言可有可无,毫无存在感,几乎没有社会功能,仿佛隐形人,这也许就是一种近似于不存在的状态。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和电影《coco》中的设定类似——真正的逝去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是否我们会恐惧害怕自己死后被遗忘,还是我们不想遗忘一些离去的人,所以幻想出了死后的世界,最终的心理动因,是被需要的渴望、对爱的渴求。不被遗忘,说明自己能够一直被需要,需要自己的人多是亲戚后辈,如果能在自己离去之后还能记得自己,那种幻想中的满足感是对自己存在的最大肯定吧。这种对爱的渴求、对被需要的期待,也是希望将自己的存在可以继续延续下去。害怕别离,害怕结束一段关系,其中包含了不愿被遗忘,遗忘就代表了不需要,曾经的爱也不再存在,真正让人们不想面对的遗忘,是这样的内核吧。
Remember me,这首旋律相信让很多人潸然泪下不能自已,诉说的是请你记住我对你的爱,即使不在身边、即使必须分离,请不要忘记,因为我对你的爱,我也将因爱存在,不会离开。所以想留下的记忆,是想留下爱,不愿忘怀,是不愿忘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