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封面有点像含苞欲放的少女心,是粉红色的,于我而言,新书到手的惯例是要剥去腰封和外页的,所以看到内页是如此让成年男士羞耻的颜色,不禁感慨自己已经有多久没看言情小说了。买之前就知道是本言情小说,之所以毅然决然地下手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之前的作品我很喜欢,作者叫陶立夏,当然很有可能这是一个笔名,不过这不重要,她是《夜航西飞》的译者,《练习一个人》的作者,前者是传奇飞行员白芮儿·玛克罕记录自己在非洲生活的自传,后者是陶立夏收拾自己失恋后独自生活中的细碎情绪编织成的散文,都还算不错,然而一个能够写好散文的译者未必是个好的言情作家,不过这本书虽然糟糕,但是还是可以一谈。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陶立夏依然沉浸在与男友分手的阴影中,距离解脱遥遥无期,可是偏偏是忧郁的人,才能够把各种各样的情绪用稠密的蛛网捕捉,让自己深陷其中,又细细品尝,感情浸泡发酵成酒,味道大概只逊岁月一筹。故事的男主是一个年过四十的男人,岁月的打磨,让沉稳和可靠成为举手投足中轻易散发出的气质,虽然现实中并未见过这样的男人,但是可以想象,对于有着情伤的女子,这样安稳的存在确是完美的避风港湾。
在一些低级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短期畅销的小说中,作者往往会将自己在现实中的遗憾投射其中,借助自己操纵命运的能力去完成自己心中隐藏的渴望,本书既是如此,虽然故事并无过多的起伏和波折,但作者借助女主的内心独白,硬生生地将这段故事演绎出了宿命的悲剧感,大抵是因为作者是个极易伤感的女子,能够将常人的小溪流孕育成江河海洋,在心中泛滥成灾。
我也曾是这样的人,所以深知这样的人活的十分艰辛,相处起来也极为不易,极其敏感的内心世界是财富也是灾难,然而只对感情敏感的情感世界,却只剩下灾难。沉浸于自我的世界中,外界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成威力足够的武器,毫无意义的自我伤害是家常便饭,一次次的修补却不能让心灵更强大,反复将自己浸泡在亲手酿成的苦酒中,且祸及他人,这样的人,虽令人心生怜惜,却是不定时的炸弹,相处时需小心翼翼,却也会因为无意中的举动让其受伤。
认识自我,探索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边界,调整这两者之间的映射机制,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做的功课,从最虚无最不功利的角度来看,内心世界的强大与否并无高下之分,然后无论如何,内心强大的人终究会活得舒服许多,虽然会在无形之中失去许多东西,其中最为可惜的就是对某些细微情感的捕捉和体验,这也是生活的恩赐,虽然也常是无益的折磨。
其实以上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凑字数,为了写够一千字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觉得上面有些东西看不太懂,这很好解释,因为在写以上内容时,我也无法确信对于我所描述的东西我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探索自我的精神世界和探索外在的现实世界一样有趣,如果你有这样的能力,就能发现前者可以比后者更加宏大也更有趣味性,事实上,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在现实世界中遭遇到同样的事情,会在内心世界中产生差距甚大的映射,而你所体验到的一切,是由你在内心世界中所感受到的映射后的产物所决定的,这就是去摸索和建立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映射机制的意义所在。然而说到底这依然是很虚无的东西,因为绝大部分人很难感受到这一机制的存在,或者说很难感受到有这样的一种边界,因为人们都被生活中琐碎的事物打磨的过于迟钝,被动的接受,放弃对自我的探索,才会造成许多人在形成基本的世界观之后就再无寸进,认识自我是心智进步的开始,但是没有引路之人,很难完成这过程。
太懒了,写到这里,没说清楚的以后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