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篇文章,我们看什么。一看语言,二看结构。
对文本的解析,我用的是邵鑫老师的散文精讲。
陌上花开
(标题来自苏轼的诗,有文化底蕴。暗示主题,提醒我们要享受身边的美好。)
——徐志摩(伪作,没有依据)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
(总起段。点明陌上花开得绚烂和身心的清爽。)
(多用四字词,间以长短句。四字词语和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精炼,内容更加丰富;可以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想象空间;可以呈现典雅古朴的语言韵味。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此为优化语言文采之法。)
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本段总起句,写陌上花开是极致的自然之美。)“三月风情陌上花”,(引用诗句,清赵翼《西湖咏古》诗之二“千秋英气潮头弩,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对称)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比喻,把意境比作古树,写出它的长盛不衰,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对比,不用比喻,可这样写:这意境,从古到今,没有衰退,年年岁岁,使人着迷。);又如水(比喻),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几个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存在逻辑关系,有富贵公子、女子,有文化的,没文化的)(由比喻进一步延展,铺开了写。)。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本段总结句,写陌上花开美得令人陶醉。)(起,引用诗句,对称,比喻,展开铺叙,结)
优化语言文采之法二,运用修辞(比喻,对称,引用)
陌上花开,假如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对称)(本段总起句,由花的自然到人的自在。)。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几个人吟颂了几个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本段承接上段,继续写陌上花开之美,有花的自然之美,升华至人的闲适之美,达到物我交融。)(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展开和铺叙。)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人闲花美,继续对物我交融之美进行铺陈,并交代“陌上花”的典故。使文章有文化味):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这时,一骑快马飘然而至,驿者把一封书信递给贵夫人(描绘画面)。原来,吴越王嘱爱妃只管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至此,“承”的部分达到顶峰。由花开到人闲再到柔情。)
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恶运。(转:由花开盛景转物是人非的悲凉。)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对称)。吴越王烟逝,爱妃云去(对称,书面语),留下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供人凭吊,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为何是秋天?盖悲情耳。),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土地,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不仅指实体花,或又指美丽的诗意。美丽的东西有两种,一种让人喜悦,另一种使人哀愁。哀愁也是一种诗意。)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引用诗句),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胜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己。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合)。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落。我不敢说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觉悟地抚摸陌上娇嫩而以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此段为“合”,由花朵到人心,由自然到历史。)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延宕情绪,美化文字,有余音袅袅之感)
缓缓归,我心已是陌上花开。(一种升华,由具体的物写到心灵感受。)
我们一直提倡阅读,但怎样读,可能大家不太明白。读书之后,更重要的是分析、感受、理解、思考,然后仿写,创新,这样才算完成读书的闭环。
比如这篇文章,初读感觉语言有文采,有文化味。怎么做到的呢?首先大量使用四字词语和成语,使文章简洁精炼,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呈现典雅古朴的语言韵味。其次,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再次是运用多种修辞,比喻奇特新颖,化虚为实,写出花开的优美意境让人着迷。引用诗句,又将诗句铺开了写,如写感受或想象一幅场景画面,使诗句自然而然地镶嵌在文章中,而不感到生硬。 对称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再读文章,觉得除了优美,就是凌乱。不知作者想表达什么。听完讲解,方明白文章的结构之妙。本文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先是总起,写陌上花开给人身心带来的清爽。后面是承接,先写花开的意境美,它是一种自然,一种朴素,一种淡雅,千百年来陶醉着人心。再写花开固然重要,但人有闲情逸致去欣赏也同样重要。最后将花开人闲适的美妙场景描写出来,使承接达到顶峰。然后转折,美好是留不住的,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又有了一种悲凉。苏轼怎样去感慨,人世的盛衰如何令人唏嘘不已。最后是合,一束束陌上花,就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写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大白话太多,书面语太少,使文章缺少文化味,没有美感。我们在读文章时,就要去寻找它的语言密码。喜欢它什么地方,就要去学习,多问几个为什么,把它掰开、揉碎,重新整理、合成我们自己的理解,然后去用它仿写,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阅读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