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大满月”要来了!这将是2022年最大的“超级月亮”。当我从网上了解到这个讯息后,我异常兴奋,也深感幸运。因为我离开常住地到百色工作已一个多月,前几周我一直嫌麻烦,并不带装备来百色,这一周带来了,没曾想,恰巧碰上了这么好的机缘。观测此轮满月的最佳时间是今晚(7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全国各地都可观赏到。而最佳观测时段是当它从地平线升起时,此时月亮看起来最大最圆,色泽也最漂亮。
也许是上天眷顾我独身在外,怕我孤独寂寞吧,7月13日,天气晴朗,天空少云,是拍摄月亮的好天气。
晚饭,囫囵吞枣,草草收筷。背起装备,跨上共享电驴,目标园博园,踏上东合桥一路向南岸。一面骑行,一面谋划,想法逐渐成熟。当前的百色城,共享车停放点比较少,布局也不太合理,好在出发前已在网上查找园博园附近停放点。很快顺利地到了停放点。并把车推到线内,停好。要锁车支付时,系统却提醒我所停的地方在停放点区域外,距离是22米,如果直接停加收5元!我只好把车子挪到停车区内另一头,提示可以正常停放,但此时的费用已比原来多了1元。小小1元钱,无所谓。但想想,这也太无语了。
步行200米左右,我来到园博园。前一天好友阿贵跟我说,园博园那里有一方荷塘,花开正艳,可以去拍拍。前一次园博园,应该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园博园有荷花还是第一次听说。可惜,因荷塘正好在山脚下,我到的时候,太阳光已被挡在山的西面。我只好直接往山上进发。山不高,行人少,树茂密。我像个独行侠,一边观赏路边风景,一边注意观察地形,想象月亮出来的地方在哪。上山过程总的感觉是,园博园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一片生机盎然。走了一段柏油路后,我沿着台阶拾级而上。
到了山顶,有新的发现。真没想到,这几年百色园博园打造成了一个红色主题公园,红色元素随处可见。绕行时代之门一周,向园区大门方向望下去,红色的彩带雕塑、红色的党旗雕塑、红色的镰刀斧头雕塑映入眼帘。
月亮还没升起,趋这个时机,我走上架桥,两边扶手闪亮,那是总书记引用过的经典词句展示,教育深刻,引人深思。
天色渐暗,夜幕降临后的百色城东南面上空,一轮“超级月亮”偷偷升起了,大大的橙黄色圆脸,似乎在向我微笑。虫鸣四起,风夜月栖。四周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都不想错过这美妙的瞬间。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对着月亮拍照,欲把今年最大最圆的月亮“带回家”。其实,就今年而言,月亮并不是在同一时刻“最大最圆”,而是“先最大后最圆”。网上介绍,7月13日17时06分,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2022年最近的“近地点”,只有357372千米,此时视觉上直径最大;14日2时38分,月亮、地球和太阳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此时月亮最圆。
我举起相机,对准、拉近,“卡卡”的声音响起,十分惬意。周围的人围了过来,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好美呀!”有美女赞叹。就这样,我从园博园到东合桥、右江边,一路摄行。这一晚,有收获,也遗憾。收获的自然不用多说,遗憾的是没带三脚架。其实每一件事情,最完美的结局就是留有小小的遗憾。这样一想,也就坦然了。当然也少不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怀。
“是什么样的离别能够让人忘记自己母亲的容颜。所幸一湾浅浅的海峡,再也不能阻隔我们回家的路。”7月13日当天,在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扎根厦门的台湾青年李佩珍在发言时,动情地说起她父亲忘记了她奶奶样子的别离故事。今年海峡论坛大会正在厦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此时,天上飘来大圆月,这与“大团圆”高度契合。
70多年的别离,留下多少遗憾,抛下多少思念,我们无法想象。从“小三通”到“大三通”,两岸来往越来越频繁,前进的脚步也越来越坚定。
夜已深,月更圆。今晚的梦一定与“圆”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