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总得有点自己的爱好,有点追求,不然,天天如白开水一样的生活,就把人过成了一种植物。
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声音,天天任凭别人来摆布,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我不甘心过平庸的日子,所以年过半百,依然还愿意在文学的道路上折腾不止。
尽管我知道,无论从哪方面讲,我都没有自己的优势,被远远的甩在了时代的后面,但我还是跌倒再爬起,即使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我依然顺着他们的脚印,摸索前行。
这些年,我一直在偷偷的读,偷偷的写。
当然,偷也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我之所以偷偷的学,是因为我怕别人的评价,因为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有一点风吹草动,我就会被击到,我觉得自己万事不如人,年龄大,长得又不漂亮,学历低,阅历少,只知道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田里打天下,出门20里,就像在全国旅游。
在别人眼里,我不想成为另类,我也知道,有句话说的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认为那是年轻气盛,趾高气扬,我已经过了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现在如果我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岂不被乡亲们笑掉大牙,我只有自己偷偷的喜欢,偷偷的学习,自己快乐,也不会被人讥笑,何乐而不为呢?
偷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我得防着我的老伴和孩子,为什么呢?以前我这个爱好,家人都明白,也没有人阻止过我,孩子们毕业一工作,还用他们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过书呢。老伴也很让我感动,他在青岛卖绳子的时候,还千里迢迢给我带报纸带杂志,当然,这些都是人家免费的广告,花钱买他是舍不得的的,可是我还是被感动的痛哭流涕。
如今我们都老了,孩子们也成家立业了,用我老伴的话说,你也该收收心了,看了大半辈子的书,也没有见你搞出什么大名堂,以后趁早把心思用在孩子们身上,用在过日子上,别赚的年轻人不高兴。
我仔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别人家的老人,都一心一意扑在家庭上,带孩子,做家务忙得脚不沾地,我如果还一心想着读书写字,把做老人的职责抛在脑后,就是儿子不说,万一媳妇不乐意呢?可是多年的习惯下来了,让我一下子不读不写,还真不适应,没别的办法,只有偷偷的练习吧。
为了偷这点时间,我可是费了不少脑筋,可是不管我怎么安排,白天就是挤不出时间来,只有到了夜晚,人们都睡下了,我才放松心情,享受在自己的世界里。
回老家的时间,是我最自由的时间,农活我可以自己安排,晚上几点睡觉个人说了算,老伴不在家,也用不着偷偷摸摸,唯一遗憾的是,就是觉得时间太短,白天晚上不够用,要是困极了,睡的时间长了,醒来都会瞒怨自己,怎么又睡过头了呢?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这么辛苦,这么劳累,为什么不放弃呢?我也说过,文学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里,写作是我一生的追求。它已经伴随了我大半生,我怎么会说放弃就放弃呢,况且我也没有觉得学习有多苦,多累人。相反,如果生活中遇到心烦的事,只要我读一本好书,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不管繁重的农活多么辛苦,只要闲下来,我一捧起书来,浑身便轻松自如,读书,对于治愈心灵的创伤,和疲惫的身体,比什么样的灵丹妙药都管用。
所以,当大多数老人都感叹老来寂寞无依时,我一点也不害怕老年的到来,我更不惧怕孤独,因为我喜欢孤独,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个人才是自由的,每天读书写字绘画,听音乐,时间都不够安排,哪有时间唉声叹气,期盼子女前来探望。
有许多好书,我想重读,有许多好故事。我想记录,有好多情感,我想抒发,所有的文体,我都想尝试。散文小说,诗歌,人生感悟,我心里有好多话想说,只是不知道先说什么才好。我脑海里有好多故事,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它们写得生动迷人,我心里有无限的情愫想要表达,不知远方的朋友,今生有没有机会,读一读我写的诗歌。
我有太多的人要感恩,有太多的事情还没做,我有太多的梦还没有到达,所以我不想老的太快,怕来不及实现我生前的诺言。
读书写作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我从没有把它当成思想的负担,自己乐意做的事,废寝忘食也心甘情愿。
当读书,写作变成一种习惯,每天就像吃饭穿衣那样随便。吃饭,穿衣,不在乎多好。读书写字,不在乎多少,只要每天都能看得到,摸得到,心里就舒坦。
哪怕偷偷摸摸呢,内心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