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一个场景:
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者解决一个麻烦的时候,你是不是每次都集中精神、冥思苦想,睡觉的时候可能也翻来覆去,脑子都在高速的运转,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在洗澡的时候或者泡咖啡的瞬间,灵光乍现,瞬间就想到了答案。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常见?而且,那瞬间的成就感是不是很爆棚?如果,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灵感乍现,那该是多好呢?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潜意识工作。
首先,我们先来讲两个思维模式,专注模式(Focused Mode)和发散模式(Diffuse Mode)。一般而言,我们对专注模式比较熟悉。从小学开始,我们的学习都处于专注模式下,也就是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那个点上去解决问题。而发散模式则是一种放松的思维模式,让大脑在放松的机制下自行完成,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潜意识工作。
在历史上,就有不少名人是通过发散思维来完成他们的伟大的创造。比如说,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í ,20世纪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在创造的时候会放空大脑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一串钥匙玩来玩去。这样,当他睡着的时候,钥匙就要掉到地上,使他醒来。随后,就将在放空的发散思维下产生的想法都汇总起来,再进一步进行思考和创造。最后,成就了他的一生。同样地,在科学领域,托马斯爱迪生的做法也如出一辙,放松的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滚球,当他睡着的时候滚球也会落到地上让他醒来,所以有人说爱迪生是通过梦境进行发生创造。
那么,现在的我们该如何运用发散思维或者说潜意识来工作呢?我有一个朋友是这样的。他是一个专栏作家,每天需要对专栏进行更新。每周他都会确定本周的主题,在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先简单的构思今天专栏内容的主题,上午或者中午的时候查看相关资料,并和别人讨论。晚上花个30分钟将中午的内容进行最后完善就可以了。他每天专栏的内容并没有花费他太多的时间,而是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全文的思路。
在采铜《精进》一书中,也为我们总结了如何使用潜意识进行工作的方法,一共是5个步骤。
1、确定主题(问题),尽可能搜集资料。
2、消化资料,构造初始创意
3、中断有意识的思考(专注思维),放松自己,做其他的事情去。
4、等待你大脑潜意识处理后的结果,也就是灵光乍现(发散思维)
5、审视这个灵感,并使用它。
同时,在本书中也提到,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故意的添加的一些混乱的、随机的事件,打破我们的惯性思维,最终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最后,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关心我朋友圈的人知道,最近一个月,每天都在记录自己的小确信。到今天为止,已经持续了27天。我的生活大多数都很平淡,能有大幸福的天数是不多的。在27天的记录里,只有2天是直接记录下来的,一天是母校邀请我分享留学期间的一点想法,另一天是一篇文章被简书公众号转载。其余的20多天的小确幸都是需要我冥思苦想才能体会出来的。比如说,中午食堂阿姨送了我一个大荤,空气质量难得的为优等等。然而,就在前几天开始,我发现每天的小确幸已经不需要我特意的去思索了。而是在我做其他事情的不经意之间,它就会直接出现在我脑袋里。比如,昨天我在做晚饭的时候,就突然想到,“今天去某单位食堂吃饭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小菜碟是陶瓷的而不是塑料的”可以作为今天的小确幸。不知不觉中,潜意识已经帮我完成了这个工作。
相信,很多时候,大家都可以发现潜意识帮助我们的完成很多事情、解决了很多问题,或者想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等等。通过本文,也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利用潜意识来帮助我们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