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还不回来啊!”
“就快到天津了”
电话那头是老妈一如既往温柔的问候,这边火车已驶进天津站。
“但是妈,我有个同学聚会,先不回去哈”
“你每次回家,不是找你猫,就是800个同学等着,你...”
“妈,有男同学。”
“那,不等你吃饭了啊”
挂了电话,立马在闺蜜群里回了句“可约~”。
记得高中时出门玩,总要一次次强调“没有男同学啊!”,才能得到出门证。不想年纪大了几岁,恍惚间就要靠“我要去见男同学啊!”来打掩护出门浪。无奈乎,眼看这娇嫩水灵被护在心窝的小花朵就这么开着开着,开到了需要被吆喝,开到了吆喝也是白吆喝。
不知道哪天起,我妈有了“我姑娘嫁不出去了”的无谓担忧。催婚就这样没有前戏的直接进入高潮。
可能每家招式不同,我妈的催婚从不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她像风像雨又像雾,化骨绵掌柔中暗伤,我经常是吃着吃着饭听他们聊天,或看着电视就猝然一击,心中屯一腔老血无从吐去。父母关于催婚的智慧和花样摞起来简直能上天,七八个拉群里,不出一天绝逼能出书,分上中下那种。
有一次我周末回家,天气晴好,就帮着她收拾被褥,她拿出一床崭新的棉被,包装纸还没拆。
“这是我当时买来给你准备做嫁妆的,多好看啊”
“恩,不错啊”
“就是放了两年了”
… …
还有一次我们一家坐一起吃饭。
“今天这虾不错啊,还挺鲜。”我爸边播着虾壳。
“是啊,妈哪买的”
“不是买的,大文(我表妹)对象送的”
意识到要坏事。
“多吃点,反正咱家也没人送”
… …
后来,眼看这种语言攻击并不能推进事态发展,就衍生到行动。
看电视时,一相亲节目,就是那种比《非诚勿扰》还要差十八条街的随便几男几女在某商场一层,随便一拍一播的大地气息无比浓烈的相亲会活动。
“我觉得这女的还没你好看呢”
“那是,我这不都遗传您么”
“看我电话了么?给我你手机,我打个电话”
电话?立马看屏幕,没有报名方式啊,我这小心脏。
“喂,你在家呢,看天津公共,相亲会。对现在,给我查查这是哪个商场啊”
果然。
“您直接让我查不完了”
“我不信你”
“那这节目一看就不靠谱啊,您忍心我过去?”
“你还忍心让我操心呢”
妈,你这么机智,姥姥知道么。
除了这种见缝插针临场发挥的,更可怕的是深夜交心温婉动情式。
每周末回家,机智的我妈总会选择性允许猫咪上床睡觉,把我爸轰出去,然后就变成右我妈,中间猫咪,左边我的完美食物链模式。进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论着大段大段的人生故事,什么“你爸常年不靠谱,但至少遇到事有个人商量啊”“你说科学家说晚育孩子不如早生的聪明是真的么”“这个月份子钱就交了2000”“你快过生日了吧”之类的,核心思想永远一条,单身该死,恋爱万岁。
有时候,他们也简单粗暴“找个对象吧,有个人疼多好。”
是啊,有个人疼多好,那样我一个人在北京,他们大概也会放心些。
虽然催婚的话被我左耳进右耳出,但我从不反感,反而高兴,喜欢,他们千变万化的催婚手段。三番五次的婚恋观交谈,让我明白,他们催的不是婚,是我的归宿。
一个姑娘只身在外漂着,哪怕每天电话视频,哪怕从来只听喜无事忧,他们还是那么又那么的不放心,他们希望女儿有个善良可靠的人相互照应,有个人疼。
很开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脸面或亲戚间的压力而催促我结婚,是真的担心爱护,然后用他们能想到的可能稍显笨拙的办法和方式,希望有人可以替他们在他们到达不了的领域继续疼爱这个姑娘。这份爱怎能错怪。
我能想象的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依然会索尽生活智慧在这条坎坷的“催婚”路上。我也会“无奈”的听,然后争执两句。自然,我相信美好的事即将发生,爱情也好,事业也好。只是认真努力交给我们,其他就交给上帝吧。
最后,只愿他们老两口在这残酷漫漫的催婚路上继续相爱想杀,继续生龙活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