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次的反思,看似繁琐,枯燥,无味,其实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之前一直在想,青年与年轻就该被贴上标签吗?其实在教学中发现,,青年与年轻贴上经验不足的标签很习以为常,没有经验,没有研究,没有写作,一腔热血无法撑起毫无任何考验与经验的躯体。
这周,上课,听课,继续上课,备课,日子循环往复,没有什么异常。唯一异常的是这周身体不太舒服,一直在头晕,大部分时间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一直值班三次,但是选择每天都去学校,至少在学校的时间可以高效利用起来,学校可以有设备与网络上课,手机屏幕分享的局限性,家里没有网络的局限。总体而言,慢慢有很大进步,找到了开学的感觉,特别是在教室上课的时候,站着上课,可以随时发挥,自如发挥。但是也存在不足,教室上课没有办法看学生的状态。这周学生的资料都是纸质版的了,所以用钉钉共享可以看清楚学生的状态吧。这样对学生也是一种督促吧,督促学生的状态,促进他们提高听课效率。但是也存在不足,学生会时不时地盯着屏幕,想看别人的状态么?备课采用ppt个批注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偶尔会提问学生,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是可以知道他们的状态,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课堂的随机检查是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吧。下次提问扩大范围,尖子生,偏科生加大提问力度。
这周青年教师会议,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方向与信念。倪主任的分享,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与为了要做的时期。首先在教学方面不断充实自己,教学是自己的首要阵地,靠着讲台吃饭的日子,所以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除了实践之外,更多的是理论方面进行探索,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够让实践更有价值与意义。纵观最近的教学,一节课上的好的时候,下课每个人都很轻松,学生收获了知识,而我也让自己的备课提现了价值。而如果这节课没有任何收获,学生没有收获到知识,我没有收获到任何值得反思与提高的地方,那就是失败。我的诉求与学生的需求没有达到统一,学生感觉老师没有充分备好课,老师觉得学生不给力,或者也有一种自己没有备好课的失败感。教学就是彼此的成就,如果没有遇见强大的学生,我可能还是那个停留在初中知识点的老师吧,更可能连初中知识点都不完全明白的老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每周的高考题研究,每天与试题打交道,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练习与提高。见多识广,说的就是这样子吧。如果可以顺利升入高三,那么,虽然自己压力很大,但是会快速提升自己。这周本来要研究完型,如何设问的,如何看他们的出题思路等等。但是也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没有去执行。下周一定要动起来。
下周计划研究试题,从不同题材类的文章入手,从体裁与结构分析文章。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进行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写作目的,段落作用等等。其实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设计学生并不能很好地get住,反观,应该是自己的设计还没有考虑到学情,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取决于教师的设计与问题。那么下一周的研究集中于完型填空的研究。从最近五年高考中的完型入手,以全国卷一为例进行研究,怎么研究呢,还的去查现有的研究是什么。然后再研究阅读理解,不同体裁类文章的考察方法。
突然之间想到,对学生进行一个调查,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翻译为汉语很有必要么?这些过程中的生词障碍如何去解决?生词又对心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多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速度与准确性。阅读障碍?对阅读理解障碍是什么?
词汇,语法,长难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还是什么能力。我们以汉语的思维去研究英语吗?还是必须遵守英语的思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