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末,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其意义。
(1)主要问题: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 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2)意义:资产阶级思想 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为维新变 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2、兴中会的成立及其誓词
(1)成立: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组织——兴中会。
(2)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
(1)建立庞大的军队,严密控制和镇压广大人民。
(2)建立密布 全国的特务系统,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大力推行保 甲制度,保甲内各户实行联坐。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剥夺人民 的言论和出版自由。
4、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简 答题)
(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 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2)中国共 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 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 利的民族先锋。
5、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及其性质。
(1)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 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2)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 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共同 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6、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口诀:近代中国两矛盾,国仇家恨总在变,外敌入侵国仇强,内外 勾结主家恨。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 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 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 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 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助记:“四个一”一个核 心、一个思想、一个联系、焕然一新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可信赖的 组织者和领导者。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 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 明了斗争目标、革命前途和胜利之路。
(3)它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 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 动相联结,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4)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 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8、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反应了历史的必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世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1950年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必须实行农业合作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需要。
4、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9、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2、它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实力的主要条件
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势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中国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一步一步的取得胜利。
11、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
3、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到二十世界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3、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其意义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意义: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设计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的反应了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想领域中学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为微信运动做了思想舆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