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许多年,终于等到了《海底总动员》的回归。
消息是从去年便开始传起的,自听到后便一直期待着去电影院重温儿时的梦。
《海底总动员1》算是我人生中第二还是第三部正儿八经地在电影院里看过的电影。
零几年的时候,电影院总让人感觉是个奢侈的去处,就连到了一零年左右的时候,仍然觉得几十块就为那么个一两个小时,不太划算。
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张艺谋的《英雄》,第二部和第三部的顺序不太记得了,总之不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便是《海底总动员1》。
那时候S城的电影院还是最老土的那种好似大剧院般的电影院,一部电影分两段播放,中途还有供客人们休息解手的时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各种小放映厅式的电影院的兴起,那老旧的电影院经营得愈发困难,早在几年前被移为了平地,原本的售票处变成了一家眼镜店,不过最近经过时,发现好像已经变成了停车场?
趁着电影还未落画,本想和妈妈和妹妹一起去看的,但可惜新近上了许多新片,而这部片子又已上架了半月,所剩可选择的排期已无多,最后只跟表弟与妹妹一同去看了。
买的票是下午16:45的,提早了近一小时出发,还买了有记忆以来等待时间最长的麦当劳,然后便上去电影院了。
电影院里人潮涌涌,不少的家长带了孩子一同出来赶这一趟《海底总动员2》的“末班车”。只见小朋友们头上戴着各色头饰,还时不时地跟爸爸妈妈撒娇,很是让人觉得可爱。不过这种“可爱”,在进了影厅后,便轻而易举地被黑色催化成“惹人烦”了。当然,有些孩子是例外。
影片刚开始播放的时候,3D并不是3D,以致于我以为是自己运气不好,拿了副坏的眼镜,但几个画面过后,便开始有人在那儿大声嚷嚷说,为何3D不是3D什么的,还夹带了一些脏话。不过也所幸那人如此,工作人员赶紧调好了,才未影响接下来的观影。
影片的一开始,是简单回顾了一下过去。
一是多莉天生记性很差很话唠;二是多莉和马林怎么认识的;三是现在大家都过得很好。
片中的小丑鱼马林还是雄鱼,并没有像大自然里所说的那样变成了马林妈妈,小尼莫也还是小尼莫,仍旧做着马林的儿子而非马林妈妈的伴侣尼莫爸爸。多莉还是好像当年那样,说起话来就好像机关枪,但每次说完又忘了自己刚才说了什么。
一切都还是很美好,就像影片中的珊瑚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与其他的小鱼一齐参观蝠鲼的迁徙时,多莉突然想起了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寻找的东西——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宝石莫罗湾。
可刚刚结束了寻找自己儿子的旅程的马林并不想再经历一次那样的游历,但却又不忍多莉和自己儿子的恳求,于是只好说:“我认识一个......”
镜头一转便是多年前爱冲浪的大海龟,还是当年那样的活泼、可爱 。
不同于上一部片子,1的重点在与寻找的过程,而2的重点则更像是寻找自我。
宝石莫罗湾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灰的,是暗的。
海水是浑浊的,像极了《小美人鱼》中海巫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被人类遗弃的垃圾。
在不小心惊动了一只“深海巨物“后,多莉在拖着三条鱼拼命游时不小心让尼莫撞到了头。
马林对多莉说让多莉别添乱,但记性不好的多莉转眼又给马林“添乱”了。
于是多莉失落地游走了,然后被海洋生物研究所捕去。
海洋生物研究所是个既是研究所又是海洋公园的地方,多莉在那儿认识了对肮脏的海水有着抵触的章鱼汉克。在汉克不情愿地帮助下,多莉开始寻找自己的父母,还意外地见到了多年前一同玩耍的pipepal 鲸鲨Destiny和一只自称失去了回声定位功能的白鲸贝利。
而在寻找父母的过程中,多莉开始一点一点地记起了自己与父母失散前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是怎样与父母失散的。在多莉意识到自己与父母的失散,正是自己当年的健忘,因为没有记住父母的嘱咐,靠近了急湍的水流而被冲走后,多莉十分的懊恼,开始埋怨自己的没记性。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多莉成功地与父母团聚,从此和尼莫一家开心地生活在大堡礁,享受着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风光。还带上了厌倦海水的汉克、视力不好的Destiny以及恢复了回声定位功能的贝利。
而这个团圆的诀窍,则在于“多莉法”。
在马林和尼莫在寻找多莉时,不小心被困鱼缸时,尼莫说,爸爸,你想想,这个时候多莉会怎样做呗。
马林说,多莉会审时度势,寻找最佳方案......好吧,那是马林的方法,多莉只会勇往直前,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而多莉,在想要回去研究所寻找父母时,亦是如此。
多莉也许记性不好,但是多莉勇于实践。
好吧。我感觉故事有点变味了。
最后,几经辗转,多莉在海底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父母,随后便赶着去救马林父子。
故事这里有点搞笑,就是汉克和多莉一同劫车,并把火车里所有需要转运的鱼重新带回了海洋。但没有勇敢跳出自己的水池不再害怕撞墙的Destiny和重新开始相信自己回声定位功能的贝利、还有重新对海洋燃起那么一点儿期望的汉克的帮助,多莉又怎会如此顺利?
今天看到了一条朋友圈。
大致的内容是,用我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在过去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家长老师们总希望我们成为有理想的人,对未来充满期望,要勇敢地去面对未来。但当我们长到一定的岁数后,却又希望我们瞬间从孩子成为理智的成人。所有过去的、他们曾鼓励我们去想、去梦的事情,突然在他们眼中变成了荒谬而又不切实际。然后过去曾吐出无数鼓励话语的双唇,如今只会唠叨我们“太天真”、“太幼稚”。
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不是吗?
十三年了。从上一次看1到现在的2。1的经典无法超越,就好比童年时的“聪慧”——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得到称赞;而现在的2,就像我们不尽人意的present,无论添加了环保主题也好,掺杂了修心、寻找自我的主题也好,最终也还是比不了过去的回忆。
也许,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1,所观情节也不过平平,但却因为心中埋藏了十多年的梦,而对1充满了褒奖,故而对2有了过多的苛责,因为它未能成功地给我们的梦一个完美的句号,于是它的出现,就好比清晨做着美梦时,突然响起的闹钟,扰了一晨的恬。
换而言之,长辈们对“梦想”态度的转变,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原因。
可我们还年轻啊。
那就一边做梦,一边勇敢吧。
好吧。我又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难得认真地写了篇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东西...
且当时影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