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1-
“老师,我长大后要和你结婚,你要等我哦!”这是我三年前带过的一个中班(4岁)的小男孩和我说的。当时的我听完这句话,满脸羞红。
现在回想起来除了觉得好笑外,依旧不能忘记当时那个小男孩稚嫩、纯真的双眼。
-2-
女孩:“爸爸,我爱你,你爱我吗?”
爸爸:“我当然爱你啊。”说完在女儿头上亲了一口。
女孩:“长大以后我要和你结婚,然后再生个宝宝给你带。”
一旁的爸爸听完女儿这句“表白”后哑口无言,接着秒变黑脸,旁边的人依次投来惊讶的目光,尴尬的爸爸像个木头人般一动不动,也没敢再接任何话。
这是在动车上碰到的一对父女,妈妈没在身边,女孩大概5、6岁的样子。
-3-
大班的浩文(7岁):“老师,你知道吗,张老师是我老婆。”
我:“哦,是吗?张老师知道这件事吗?”
浩文:“她还不知道,你不要告诉,我不好意思和她说,因为她很漂亮,我长大后就和她结婚。”说这句话时浩文脸上露出的羞怯的表情。
我:“哦,那我不告诉她。可是你还这么小,等你长大了张老师可能会变得老一些,就没有这么漂亮了怎么办?”
听完我的提问后浩文没有回答而是若有所思的往教室里走,似乎这一提问难倒了他。
-4-
午饭后,我和一群中班(4~5岁)孩子们坐在一块儿聊天。
小琪:“老师,我喜欢家俊,我要和他结婚!”
我:“是吗?你喜欢家俊什么呢?”
小琪:“喜欢他的勇敢。有一次在操场的滑梯上有一只大虫子,大家都非常害怕躲得远远的,但是家俊没有害怕,他把虫子抓起来扔到了一边。可是,我不知道他喜不喜欢我。”
我:“哇,那他真的很勇敢啊。那我们就问问他喜不喜欢你。”
小琪把正在认真阅读的家俊叫了过来,家俊一脸认真的问我:“老师,干嘛呀?”
我:“你喜欢小琪吗?现在小琪想问你个问题可以吗?”
家俊:“喜欢,当然可以。”
小琪:“我喜欢你,我可以和你结婚吗?”
家俊:“不行,我昨天在小区楼下和妮妮玩的很开心,我已经和妮妮说好了要和她结婚的。”
说完家俊立刻跑回座位,拿起图画书继续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小琪则在一旁静静的坐着一脸的不高兴。
我蹲下身问小琪:“你是不是因为家俊说不和你结婚所以不开心?”
小琪:“是啊,老师,是我不好吗?不漂亮吗?”
我:“不会啊,你很好,也很漂亮。”
小琪:“那家俊为什么不和我结婚?”
我:“他不和你结婚并不代表你不好,还有其他人会喜欢你啊,你也可以喜欢别人,可以和你结婚的又不止家俊一个人,对不对?”
小琪:“哦,还可以喜欢别的人……老师我知道了。”小琪在思考着什么。
不一会儿,午睡的时间到了,我组织大家散步、如厕。刚刚那个满脸心事的小琪,现在又活蹦乱跳地准备午睡了。
分析:
3~6岁的儿童时常会问些大人觉得啼笑皆非的问题,如以上的现象。
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进入了人际交往更加复杂的阶段,在《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一书中将这一阶段称为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孩子“爱恋”的对象可以是父母、老师、同伴或者是他们身边亲近的任何人。喜欢的原因也很简单,大都是“漂亮、帅气、勇敢、聪明”等较为单一的因素,完全没有“年龄、性格合适”这样的概念。
他们心中的“爱慕”是不太愿意放在心里的,大都愿意找自己亲近的人诉说自己的“小秘密”。
引导措施:
1.大人无需大惊小怪。
当孩子对你表达他对你或者对某个人的“爱意”时,你完全无需吃惊、害羞,亦或是觉得糟了,我家孩子早熟了、心理不健康了。这是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倾心”,成人只需耐心倾听即可。
2.喜欢是相互的,无需勉强。
许多孩子在表达“爱慕”的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喜欢他,但是他并不喜欢我,我该怎么办?又或者,他喜欢我,而我并不喜欢他,那我也要强迫自己喜欢他吗?
喜欢是互相的、是自由的,结婚也是一样,万一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你还可以选择别人,同时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非的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人。
3.别人不喜欢你,不代表你不好。
当孩子的“表白”遭到拒绝时,大部分孩子会情绪失落,稍微内向、敏感的孩子甚至会怀疑自己不够好。这时大人的引导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让孩子懂得,别人不喜欢你,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存在别的原因,而你也可以选择更加“适合”你的人。
这样简单的问题,在孩子的世界里几分钟就可以解决,但是在成人的世界里那些恩怨情仇大费周折可能都无法解开。对于那些婚恋遭遇创伤就割腕自杀放弃生命的人来说,如果能在生命发育的早期就有这样的引导,是否能减少这样感情极端化的发生。
适度地引导孩子,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让孩子的情感世界更加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