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自卑与超越》和《养育男孩》里有关母亲的这一部分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阅读。这种方法是第一次用,希望能在两本书的对话中,继续寻找“真理”的光芒。
两本书都无比肯定了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大,在孩子成长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卑与超越》中强调母道的技巧,作为母亲要注重自己和孩子的合作能力,更要发展孩子和她的合作能力,还要在养育孩子时给予他可信赖的最初经验,让孩子能把这种信任和友谊扩展开,发展成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兴趣。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需要不断地长期训练,更是兴趣的结果。这就像是一个学习或教学的总纲,是方法论。
《养育男孩》侧重从教养方式上给父母们指导。男孩在妈妈那里学到爱,学会如何和女孩相处。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孩子十岁以后,让他学会做家务,下厨房,并把这作为沟通母子关系的好机会。作为母亲,我们会认为自己是丈夫和儿子之间交流的桥梁,但事实上不经意间,我们会成为他们交流的障碍,所以一定要懂得适时的放手,也许孩子和父亲在你不在的时候,有更融洽的关系呢。它更像是学习或教学的具体策略,是实践论。
这两本书在一个问题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比如阿德勒说“母亲和孩子的联系不应该被过分强调”,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社会属性的形成;史蒂夫也说“如果是能力超强的母亲,务必注意,不能影响丈夫和儿子的关系,更不能代替丈夫完成照顾儿子的工作”。其实它们都是在强调母亲对孩子不要过分关注,过分溺爱,过分保护。就像北大才女所说:我钦佩一种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懂得放手也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