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点评老师的微文《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看到老师在文章里强调,“最好的家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孩子爱这个家。”
心里最想说的是:“假如爸爸不爱妈妈了,妈妈也不爱爸爸了……”
踌躇再三,写到评论里的是,“三个月,可以养成一种行为习惯。写了三个月研修日记,养成了用文字表达情绪的习惯。用三个月时间观察孩子的闪光点,体会动情点,会发现你身边的这个小精灵真的是上天的恩赐。”
提交了评论,打赏了老师,准备行头出门。看到早餐剩的一个肉火烧,问身边的小妞儿,“你中午吃肉火烧吗?”
“不吃。”小妞儿很干脆。
“那我带着当午餐了。”我把肉火烧扔到包里,“你想吃什么?”
“我想吃排骨。”小妞儿说。
“那你自己叫外卖吧。”我已经准备出门了。
“假惺惺!”小妞儿撇嘴,“带走了肉火烧,还问我吃什么!”
“是你说不吃,我才带走的!”我急了,“这个肉火烧今天中午不吃,最后就可能被扔了。”
“我错了,你说我怎么这么恶人呢!”小妞儿嬉皮笑脸。
“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哪儿有你这样的!”我余怒未消。
“你去养个别人家的孩子好了!”小妞儿摆出一副气死人不偿命的表情。
我脑子里忽然冒出刚刚写完的评论,“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我为自己的“口是心非”点赞。
走在上班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们每个人整天都在口是心非,这都是环境逼的。不过,没有了口是心非,我们也就没办法愉快地相处了。
刚到店门口,隔壁小姑娘穿一件新衣服过来问我,“姐,我的衣服好看吗?”
“好看!”我一脸真诚。
“他们都说不好看,还显胖。”小姑娘噘着嘴。
“大家都说不好看?”我很惊讶。
“嗯嗯。”小姑娘点头如捣蒜。
“那我也改了,我也说不好看。”我郑重表态,“不好看,显胖!来,进来买一件好看的。”
我的口是心非给我一大早开了张,成功卖了一条裙子。
中午去楼下买东西,超市门口被人拍了一下后背,“好久没见你了,去了你店里几次,都没人,你忙什么?”
我慌慌张张地回头,见到的是一张陌生的脸,完全不记得是谁,听她描述,肯定是客户无疑。
“抱歉啊!我最近有点儿瞎忙。”我附和着。
“你上次的面包烤的好吃,这次再要几个,火大些的。”
“我这辈子还没烤过面包,不过你很像我的一个老客户。”我笑了,其实心里觉得她谁也不像。
“什么客户?你是哪个公司的?”她一脸的诧异和尴尬。
“我是楼上服装店的。”我解释。
“服装店?有我穿的吗?”她兴奋了。
“有啊。”我说。
“那还等什么?去买啊!”
卖衣服是这样,做咨询更是。来访者的问题显而易见,真的想一吐为快,这样既可以让自己心里舒爽,又可以让对方领教自己的水平,一举两得。可是……
可是就得忍着,自己舒爽了有什么用,来访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什么用?来访者自己没有成长,咨询师被戴上了再多的光环,对于咨询没有任何作用。反而……
反而,来访者觉得自己很厉害,觉得咨询师水平不行,所有的主意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咨询师比自己差远了,来访者自信满满地又满心不屑地弃咨询师而去。
咨询师呢,可以暗自长出一口气,奖励自己一杯茶,一块蛋糕,或者一个大大的赞……这种舒爽,比起来访者仰视的目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本来想说说为什么喜欢咨询的心里话,一下子又冒出“口是心非”的标题,于是,闭嘴了。
关于“口是心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也都有自己的判断,根本原则是对自己有利。
世界因为真实让我们内心安全,世界因为虚幻让我们焕发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