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只要与粮价无关,他们就认为这件事情是毫无意义的。
礼节就像是一个气垫,虽然里面空空如也,但它却能很好地减缓颠簸。
中国人的整个思维方式,都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上。他们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西方人习惯把一切都弄得准确无误。中国人从来就弄不清楚自己的村庄有多少人。
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那就是喜欢以“十”为单位把岁数弄得很模糊。由此,我们经常听到中国人说他们“二三十岁”了、“好几十岁”了,但基本上听不到有人严格确切地说出自己的年龄。
成千上万的穷人盲目无知,犹如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天空中的一小片光亮,因而他们眼光狭隘、思绪混乱。
对中国人来说,在没有预先提示的情况下,毫无征兆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从一个人物谈到另一个人物,从一个世纪谈到另一个世纪,是司空见惯的事,就如同一个人正盯着玻璃窗上的昆虫,同时可以顺着视线看到远处山上的牛群。
持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家有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根据他们的理论,国家实质上是社会的黏合剂,它由人建立,有法律作基础,维持着立法概念所暗含的自上而下的权威,等等。
无论如何,促成我们所谓的近代世界兴起的因素为数众多,包括地理意识的改变、新科学的崛起、宗教动乱、识字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军事技术的改进等等,不一而足。对于它们的重要性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一个重要原因是防止把政治思想史误认为仅限于列举发表各种论点的一部部著作,只讲逻辑,没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