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笔记126:你的沟通方式,决定你的人际关系

有一句话❤️❤️

语言暴力的伤害,甚至超过身体暴力,施暴者却常常不以为然。

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用爱的语言进行善意沟通,即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模式包含4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第一】观察事实而不是妄加评论。

要求观察客观事实

说出观察结果

但不要绝对化的评论。

如果观察和评论混淆不清,对方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比如:高三学生小黄最近很烦心,

这天早上,小区电梯坏了一部,小黄上学迟到了2分钟。

他被老师教育了一节课,说他“没有时间观念,不爱学习”。

他很不服气:

“迟到2分钟,训我一节课,谁更没有时间观念?

迟到一次,就上纲上线说我不爱学习,我每天在学校十几个小时,都在玩吗?”

【“迟到一次”的事实,】演变成“【没有时间观念不爱学习”】的评论,其实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所以呀,

我们常常使用评论来描述观察结果,而且倾向【以偏概全】【夸大事实。】

再举个例子啊

孩子做错一道题,说他“真笨”!

男人玩游戏,说他“没有上进心”。

女人没做饭,说她“太懒”;同事一件工作没做好,说他“没有能力”……

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

没有人喜欢被人评头论足,而且满含批评。

继续举例子啦!

他这周迟到了2次”

而不是“他总是迟到”。

“这场球赛踢输了”,而不是“他踢水平太烂”。

【第二】表达感受而不是说出想法。

我们常常将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以为在表达感受,其实只是想法。

“我觉得你不爱我”,这是想法,感受可能是“我很伤心”。

“我很没用”,也是想法,感受可能是“我感到苦恼。”

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

倘若遮遮掩掩,

更加无法感同身受。

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说自己“感动”、“惊喜”。

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愤怒”、“悲伤”。

与其内心翻江倒海

表面波澜不惊

不如清清楚楚地表达感受,争取理解和支持。

【第三】明确需要而不是批评抱怨。

对许多人来说,说出需要并不容易啊!

老婆需要陪伴,却说“你只知道工作,一点儿都不顾家。”

需要帮忙,却说“我每天累死累活,你却逍遥自在。”

批评、抱怨唤醒的常常是对方的反驳与申辩,只会让事情加速朝相反的方向前进,结果事与愿违。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真正懂你。

【第四】耐心请求,而不是下达命令。

你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你的需要,甚至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又怎么可能得到满足。

即清楚地告诉对方,希望他做什么。

表达请求,需要区分请求和命令。

比如:

妻子想让丈夫帮自己做家务,却说:“你少玩点游戏,好吗?”

你的沟通方式,决定你的人际关系。

愿你和风细雨,让善意和慈悲,尊重和理解,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丈夫果真关掉游戏,却打开了电视。

妻子火冒三丈,丈夫却莫名其妙!

请求越具体清晰,越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你的沟通方式,决定你的人际关系。

愿你和风细雨,让善意和慈悲,尊重和理解,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