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长乐路的坑,逛逛九路口

《长乐路》当年曾经风靡一时,很多人追着看未删节版本,在这之后很多聚焦小人物命运的书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今天这本书《九路口》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书中的街区距离长乐路不远。

读《长乐路》的时候,我一直对拆迁问题耿耿于怀,因为我自己就是城市拆迁的受益者,很清楚拆迁者的心态,更明白《长乐路》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可能有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面貌。

因此读《九路口》时,我是带着审视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庆幸的是,在聊聊几句和拆迁相关的话语里,可以看到作者没有《长乐路》里的那种揣私货的写法,反而真实的写出市民坐等拆迁的急切而从容的心态。

《九路口》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三层视角,第一层视角是街区里居民们的故事,第二层视角是放到到整个上海,诉说城市发展的历程,第三层视角是引用各种城市发展书籍和理论。

对于第一层视角,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实在记不住那些居民们的琐碎故事,同时那些故事无疑离我太近了,近到一度让我以为是自己小区门口小店的故事。但是作为一种城市漫游记的体验,下次当我去九路口转转,无疑可以带着这本书按图索骥。

第二层视角,可以站在城市高度解读上海的发展,这也是最让我唏嘘的一层。在上海发展初期,政府默认居民可以在底楼扩建,以此做点小生意,但是到了新时代,政府开始注重市容市貌,这些默认也默认的消失了,而依然做着小生意的居民,只能承受城市发展和自身能力脱节带来的后果。

在这一层视角里,有另一个话题:为什么上海没有大企业?这里的大企业,指的是阿里腾讯那种民营企业。看得出来作者对这个话题情有独钟,在不同章节里都做了阐述,最后用人力资源角度给出了一个解答:厉害的人去了国企,另一批厉害的人去了外企。

不得不说,这个解释还是挺有意思的。

第三层视角里,让我对这种独特的写作题材产生了好奇,也明确了自己的需求:通过观察普通市民的生活来了解某个城市,鉴于《长乐路》的私货,可以慎重理解市民生活的点滴,视角重点应该在总结陈词中。

撇开作者在采访版权上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有意思的城市观察指南,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我一度萌发写一写自己身边路口的故事。下次去上海玩之前,再读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这本书是因为八一八的第一次共读,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排出万难也要抽时间把书给读了。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虽是描写长乐...
    笨娜娜banana阅读 561评论 2 3
  • 二零一八读书记录之十三。 【美】史明智著,王笑月。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2月。2018年4月12购书,5月14读...
    wfengzi阅读 1,989评论 7 2
  • 今天漫步在九江路福州路一带,看着切过夜饭后闲庭散步的人们,遥想几十年前的上海,同时心里也想着最近看的《长乐路》,和...
    初照晨阅读 969评论 2 3
  • “长乐路”,上海人民广场西南方的一条波浪形小路,也是一本我等了半年的绝版书。 拿到手,迫不及待地读完,情绪复杂。作...
    vivi小姐很潇洒阅读 258评论 0 3
  • 缘起 近期,kindle的待机页面长时间停留着一本叫做《长乐路》的书。一本以路命名的书,封面小男孩笑容满面,似乎向...
    管皇上GQ阅读 1,199评论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