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路”,上海人民广场西南方的一条波浪形小路,也是一本我等了半年的绝版书。
拿到手,迫不及待地读完,情绪复杂。作者是美国记者,全书记录的都是他居住在长乐路上,周边邻里们的一些琐事。特别像小时候,妈妈会在每天晚饭的时候,跟你传达邻居们的最新消息,谁跟谁离婚了,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了,邻居们的生活会像一部连续剧在你面前缓缓展开。
这本长乐路,也让我认识了几个有血有热的邻居。从小被家里要求在“体制”内的CK,凭借着自己手风琴的专长进入了一家外企,并且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去了一趟芝加哥,CK和同事一拍即合,开了一家在二楼的手工三明治店。不温不火,凭着一腔热情和卖手风琴的收入支撑着。
在长乐路上开花店的赵女士(据说这家店目前依然开在长乐路上),感性爱笑,充满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她的两个儿子,聪明未婚的大阳,缺乏生意头脑的小阳。她白手起家,在这座只要努力就可以生存的城市中闯出一片天地,而在太阳需要回户籍地读高中的时候,她突然明白,自己仍然不属于这座城市。
从新疆建设兵团迁回上海的冯叔一家。冯叔的妻子傅姨,相信基督,痴迷各种投资项目,深陷骗局而不自知。
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个没有出场,只是作者从一箱偶然得到的信件中,拼凑出来的一个叫“王明”的成功商人,他在35岁那一年,被送到德令哈农场劳动改造,从此人生走向另一个岔路,并且一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是一段我无从考证的历史,书中所描述的一切都让我震惊,甚至恐惧。
书中有很多敏感的字眼,劳改、拆迁、教育户籍,上市骗局,传销...但是,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好像自己家的孩子,就算有问题,也不喜欢别人去judge。我承认这是一段历史,但是在走向越来越好的路上,总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存在,外国人的视角去抓住这些历史碎片,放大,描绘,总觉得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