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带儿子在商场里的儿童游乐区淘气堡玩耍,期间有个年轻的妈妈带了一周岁多的小男孩也在我们旁边玩。
小男孩还不怎么会走路,感觉像是翘脚的小企鹅,一晃一晃,煞是有趣,同时又左顾右盼,这个也摸摸,那个也瞧瞧,对周遭的一切充满了欣奇。
他的妈妈,也是一步不离地护着他,生怕他摔倒弄疼。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男子匆匆赶过来,脸色也很没好气,朝着这娘俩吼,“到底玩够了没,好不好回家了”。听这口气,显然是小男孩的父亲模样。
那个妈妈有点窃窃地说,他还不愿意走呢。
“直接抱出来就好了,有什么关系”他的口气已经充满了不屑的愤懑。
“好吧,可是哭了怎么办”,妈妈的溺爱带点忧伤,然后试图从丈夫的回答中寻找亦或建议性的支持。
“哭就哭呗,哪个小孩不哭啊”。然后这个爸爸就强行把小男孩挟出来,果然“哇”地一声,小男孩开始嚎啕大哭,声嘶力竭,旁边看着的人都觉得心疼。
妈妈用几乎祈求的口气弱弱地说,“再玩一会会好么,待会也许就不留意了。”
“玩玩玩,有完没完,懒得理你们,我自己回去了!”然后怒气冲冲地甩手而去,丝毫不顾及娘俩仍在风中凌乱,还有看的一惊一乍的旁观者。
2
也许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耐烦的老爸。
上面碰到的那位烦躁老爸,就是属于典型的母亲柔弱,父亲又很没耐心很焦躁的类型。言传身教,父亲的言行是善于模仿的孩子参考的模板。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孩子会因为母亲的软弱和父亲的莽撞而逐渐变得更不愿意妥协。
在这个充斥着竞争的时代,爸爸们几乎都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奔波于养家糊口,但也在渐渐忙于‘远离’自己的孩子。周围很多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父亲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都是缺席的。
除了实质的缺席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隐性缺席”。什么是“隐性缺席”,指的是人虽在,心已远,虽然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一直“机不离手”等没有用心的陪伴甚至是陪伴过程中反而释放负面情绪的,那么,真的还不如“放了那个孩子,你去忙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作用。母爱代表着人性和社会生活情感方面,父爱则往往象征着事业、思想、秩序、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
3
《朗读者》上期节目播出后,作家麦家朗诵的一封从未公开过的写给儿子麦恩的家书感动了很多观众,也红遍了朋友圈,也引发了父母与子女间相处方式的激烈探讨。
麦家朗读的《致儿子信》道出了面对叛逆期的儿子,为人父的困惑与无奈。
被问起父子关系的僵化是何原因,麦家无奈地表示“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他看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你永远处在被动方,这个时候你只有忍耐,拿出你的耐心,很多人都在关心我是怎么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我说句老实话,我是只能帮助自己帮助不了他,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我说的话,他都不听。”
面对这样一个三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的叛逆儿子,麦家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他不火不燥,不离不弃,耐心地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4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婴儿,他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更大。
而且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双亲均在、但缺乏父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可能更大。
原生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会伴随终身,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生活态度。比如一个面对长期暴躁的父亲,女孩儿长大后就会对婚姻产生莫名的抗拒,男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渐渐地也变成像父亲一样的人,并且不以为然。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很重要,而且这种爱必须是理解的、包容的、温文尔雅的、不徐不急的。所以,老爸们请不要让这种温情长时间缺席,也愿每个熊孩子都能被老爸们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