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儿子的幼儿园迎来了第一次家长会议。此次会议给我的感受与普通的家长会有所不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受益良多。
首先从家长会的形式上看。普通的家长会一般是老师在台上讲,家长静静的在下面坐着。家长的任务就是认真的倾听,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成绩如何,有没有违返纪律等等。老师要面对所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校存在的共性问题,也要兼顾每一位家长孩子的情况,内容多而杂,容易顾此失彼。况且全程都是老师在讲,所有的焦点都会在老师身上。老师根本没有一刻的停歇,白天上课已经很累了,开家长会又会更劳累。但由于没有能及时与家长互动,老师也不知道自己讲的有没有人在听,听了多少。家长在下边仅仅是听,有时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能及时的互动,容易感到乏味而走神。甚至有时候,老师在台上讲,家长在台下玩手机的情况。而实际上,我参加过这种传统的家长会,效果也很一般。当下,幼儿园采用的是新的家长会模式。他们将家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举自己的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管理,老师只管理小组长。老师由原来一对几十号人,变成了一对几个人,交流的对象一下减少了好多倍。工作压力自然减小。会上气氛也很轻松,台面上都摆放有水,糖果等小食。在开会的开始和过程中都会有些互动的小游戏,小组之间也会有竞争。如果在游戏中输了,也会有所惩罚。比如,跳个舞,唱首歌之类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经常见面的家长很快由陌生变成熟悉,交流也频繁起来,沟通也渐渐由简单的问候深入到教育孩子的主题上来。会议上由老师给家长提出一个主要议题或是观看一段小视频。然后由家长们先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总结。会议很轻松,很愉快,大家渴了累了,可以自行喝水,用着点心。会上有些问题一时不能马上想到的,小组长也会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将组员的观点列在白纸上。再推荐一位组员将本组的观点,想法到台上分享给大家。而最后,由老师将各类观点总结,得出更完美的答案。而在这过程中,每位家长都有参与,大家都纷纷各抒己见,热情度很度。老师通过这样的形式将舞台让给家长,自己也很容易掌握会议的节奏,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该听,从容应对。从中也能了解到家长们的各种情况,知道家长们的想法,从而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也在这过程中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期望,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家长们之间也能进行了更多的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学习。这种家长会的会议组织形式,明显优于传统的形式。
其次,从家长会的内容上,有几点也是让我记忆很深的。
问题一,平时在与孩子散步或走在马路上时你都会与孩子说些什么?当拿到问题时,我能想到的就是外出嘛,时刻要注意安全,同时能够让孩子学到些什么。于是,我就第一个举手发言了,表达了我的想法。没想到一石激直千层浪,大家的发言将这些内容更具体化,丰富化。比如,在马上路,遇到红绿灯,斑马线,导盲线,路标等,就可以让孩子认识交通知识。而在外边大大小小的商铺,广告牌上都有很多文字,遇到孩子学过的内容,也可以让孩子复习。遇到些动物,花花草草,也可以让孩说出它们的名称。又比如,出于安全考滤,还可以让孩子记住家庭住址,记爸爸妈妈的电话,认识警察叔叔。教他们一旦走丢了如何应对等等。老师也认可我们的想法,每时每刻都可以让孩子学到东西,我们处处都可以教育孩子。
问题二,老师给我们看了个“破茧成蝶”小视频。有一个人看到蝴蝶挣扎着冲破束缚太过艰苦,于是不忍心,帮助蝴蝶拔开的那层膜。他期待的能看到蝴蝶能飞起来,可是最终它也没飞想来。看着这段视频,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与自己的孩子。有时看到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如果让孩子去做,实在是有困难,如果自己去做,那就很容易。于是,常常为小孩子代劳。这么一来,很多本来应该是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一次一次的被自己破坏掉了。自己有种拔苗助长的错误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不能及时停止,孩子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将只能依赖外力,自己不能处理,久而久之失去竞争力,无法在未来立足。
问题三,什么是陪伴孩子?在没有开家长会之前,我曾认为,只要是将孩子放在身边,就是陪伴了。以致于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错误的行为。经过讨论,有些家长说得很好,陪伴孩子。不是简单的放在身边不管不顾,你要陪他一起写字,一起玩玩具,一起散步,一起欢笑。在一起时,如果孩子在一边玩玩具,而你在一边玩手机,称不上陪伴,只能算是陪同。陪同没有交流,没有心灵上的沟能。陪伴是你一直在他左右,他做得好时给他赞美,做得不好时给予他鼓劢。我们与孩子相处,需要的就是更为有效的陪伴。著名家庭治疗师、心理学家苏珊·施蒂费尔曼曾经写过一本书《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是进一步指出:育儿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精神修行!与孩子们交流时,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陪伴他们,育儿也是一个自身成长的过程,你的孩子就是你最好的老师。
总之,此次家长会收获很多。最后以我们在家长会上大声朗读的金句为结尾,也希望对家有小孩的读者有所帮助。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无论工作再忙,再累、再烦,也不要忘记把最开心的微笑送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