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一月,我因贪于阅读,甚少写作,因此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当然是少了点深入的思考。什么是有效的,深入的思考呢?我觉得当然是通过文字,把你思考的东西,清楚条理、文从字顺地准确表达出来。
不要觉得这很容易,实际上,我们平常的思考都是散逸、零碎的。想要把思考的东西条理、准确地表达出来,就需要把这些散逸、零碎的思考用一条线串起来。这一条线是什么呢?当然是你想要传达的一个思想或者观点,有了这个思想或观点,你的文字才有灵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中心。
要把散逸、零碎的思考统帅在一个观点之下,必然离不开文章的材料一一语言文字。如何遣词、如何造句,这考验一个人语言的运用与思维的缜密。有的人,文字简洁,一条一条地说开去,文从字顺,说得清楚明白。有的人,说了一大堆,言不及义。
常常写作的人,不仅有这种驾驭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还有把零散思维、材料组块化,加以有意义联接的能力。不要小看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一种思维的创造,它当然是一种有效与高效的思维,也是一种真正高质量的学习与运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是一种最有效的深度思考。当然,如果你想让别人读你的文字有如沐春风,娓娓道来的感觉,那么你还得从文字的简洁,思维的逻辑与条理上下功夫……一个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极强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极强思维能力的人。不是因为他思维能力强表达才棒,而是因为他在不断的写作表达中,有效深度思考,才造就了他极强的表达,两者互为因果。
从这个意义说,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最为核心的能力。因此,一个成人也好,一个儿童也罢,想让他深度有效思考,就得让他经常写作表达。读,不一定会让人思想深邃,但是读了后的写,一定会让人思想深邃。
多读,不一定会让人思想深邃。可是,读了后的写,一定会让人思想深邃。这样说,是否读就不重要了呢?当然不是,读也很重要!
对于儿童而言,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乃至一切有益书籍,首先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这对他们写作表达是大有益处的。
其次,多读可以丰富儿童知识,对于增强理解,发展智力也大有好处。
再其次,多读可以丰富细腻情感。情感的细腻丰富,不管对于儿童感知生活与世界,还是写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最后,多读可以汲取有益的思想观点,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拥有优秀人物那样的品质。所以,多读不管是对儿童,还是对成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是,我们为什么又说,光有读并不一定让人思想深邃,唯有读后的写,一定能让人深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实际上,读是写的基础,读也是写的材料及思想、观点的源泉。不管是在读中积累的词汇,还是汲取的思想、观点,它们都是零碎的。
这些零碎的东西,需得经过再一次的梳理与创造,通过语言表达一一写作呈现出来。经过写作,零碎的变得系统,杂乱的变得有条理,晦暗的观点变得明晰……所有这一切,与其说是单纯的一次写作,不如说是一次深度有效的思考,高质量的再学习与精神的创造。
于是,我们通过写,把读与思,思与表达、创造有机结合了起来。长此训练,经常写作表达,怎能不让人的思想变得深邃。因此,我们提倡儿童读书作批注,记日记,大量写作与表达,其目的正在于此。
写作是一种深度、有效的思考。可是,不管是成人或儿童,都不愿写作。成人姑且不谈,对儿童而言,写作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条理、准确表达,首先要有大量读的储备。有了这个储备,才是通过经常的写作训练,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恰当修辞;如何谋篇布局、详略得当;乃至如何讲求语言准确简洁、围绕中心……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训练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对于儿童而言,首先他们语言积累就少一一读得少。其次他们情感及感知生活的能力较差。最后就是写作及语言运用,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他们写得少,自然运用就困难。综上所述,儿童感觉写作困难,不愿写作是正常的。
可是,写作对一个儿童及成人一生发展都非常重要,我们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感觉难,不愿写就放松对他们的写作要求。要实现儿童的深度思考及高质量的学习,非得重视他们的写作不可。
如何重视?首先是大量读,读是基础。其次是在读的基础上有尽量多的写。写作这个东西,只有在长期的写作训练及表达中才能实现。
再其次就是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孩子有好的写作表现,一定要在精神及物质上给予适当奖励。也可以通过适当渠道,让孩子的文章发表或获奖……他们获得了成绩,有了成就感,自然能激发写作的欲望。
最后就是鼓励孩子在完成学校作文任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写,读书作批注、记日记,周记,写读后感……学校作文,大多是命题作文,自由发挥易受限制。日记等形式,则可随心所欲,一切所思所感,尽可自由发挥,这对孩子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及训练写作思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个写作表达能力极强的孩子,不可能是一个学习差的孩子。在我们实际教育生活中,一个写作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是各方面发展都很均衡的优生。因为写作本身,可以体现出一个孩子深度思考、遣词造句、逻辑条理,以及价值观等综合方面的能力。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