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一天,你会屈服,嫁给所谓的婚姻;
也许有一天,你会屈服,放弃梦想,做着稳定的工作;
也许有一天,你会屈服,在家当个黄脸婆;
也许有一天,你会屈服,………………………………
也许有一天,你会屈服,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今晚被老妈说哭了,因为没有男朋友……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老妈的话其实也没那么重,但自己还是控制不住地哭了。
大约从大学毕业开始,家里人就把相亲、结婚、年纪放在了假期的日常对话里。每一天,或每隔一两天,父母就会在耳边说一句:“你的个人问题啊,你有没有考虑过?”
工作一年,身边的亲戚都在给我找相亲对象。我不想去相亲,拒绝了所有的相亲邀请。然后……我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傲娇大龄女青年。在旁人眼里,在相亲对象眼里,我就是一个眼光高的剩女。在父母长辈眼里,我则是个不懂事,选来选去,终将错过好归宿,成为被相亲对象嫌弃的剩女。
我未招惹谁,未做过什,却背了一口锅,锅里装满了关于我的流言。
我好像真的嫁不出去了,一不小心,得罪了好多未来的“男朋友”,还有好多人……
可是……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没有男朋友,错了吗?
不想去相亲,错了吗?
年纪大了,错了吗?
如果这也是错,那相亲、结婚生子,就对了吗?
我们的社会,从何时起,把结婚生子当成每个人的社会使命了?把待嫁的Woman称作剩女,把待娶的Man叫光棍。搞得好像大龄男女都嫁不出去,娶不到媳妇一样; 搞得年纪大了不结婚,好像是一件很可耻的事一样。
然而,我们大龄单身男女,又碍着谁了?
我们只是暂时还没有男/女朋友,暂时还没有结婚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催婚?
我们只是暂时还没有喜欢的人,不想将就,随便找个人结婚,这错了吗?
我们只是想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再去打理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这也错了吗?
每个不想结婚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我们只是还未放下爱情,放下那个不可能的人,有错吗?
为什么要把我们看成一群“可怜的人”?
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强加给别人,还肆意评头论足?
相亲本是双方的事,家里人着急,别人着急,不经我同意就安排一场又一场的相亲,我为什么就非得听话,明明不愿意,还要假装高兴,屁颠屁颠地跑去见一个又一个未来的“男朋友”?我为什么就不可以拒绝?拒绝之后为什么要给我贴标签?
你们有权给我安排相亲,我就有权选择拒绝,不去相亲。
我讨厌一见面就确定关系,然后问东问西,合适就结婚,不合适就一拍两散的相亲模式,搞得婚姻好像交易,我是商品、相亲对象亦是商品。我们了解彼此的家庭财产,却对各自的人品一无所知。相亲完毕,回去还要像做报告一样,面对一大堆盘问,说出自己的看法。其实就是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喜欢,还是不喜欢?”若是喜欢,则在一起; 若不喜欢,则开始“炮轰”相亲对象,说各种不喜欢的理由。
好端端一个人,相亲过后,就变成了一个满身缺点的对象。
幸好相亲里还没有“打折销售”!
最后,我只想说,别再给我安排相亲了,别再给我介绍对象了,别再未见我人,就对我评头论足了。
很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