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是你的原则,嘴碎是他人的权利,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而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我所理解的生活》
长久以来零星感叹一些事物的“不可逆性”
昨日下午,地铁轨道,广告屏
看到kfc广告,一个我偶然听过并不熟悉的歌手代言。
突然觉得广告代言是个“可逆”的东西。
你既可能因为喜欢代言歌手,而对kfc产生兴趣;
也可能转瞬成逆向,即因为喜欢kfc,去倾听了代言歌手的音乐作品。
思考方式不限制于 甲方 替 乙方 代言 的单向输出。
初三,化学课,很久远了。铁生锈需要3组实验对照,只有水,只有氧气,有氧气和水。因为铁生锈的条件就是氧气和水同时存在。那么,铜生锈需要几组实验?(条件是铜与三种物质反应)
我说7组。
老师说4组就够了(水+氧气,水+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二氧化碳)
前3组岿然不动,第4组绿了。完成任务。
而我的想法是:
谁知道情况不会是——
铜+氧气,生锈~
铜+氧气+二氧化碳,不生锈~
铜+氧气+二氧化碳+水,生锈~
思考方式不同。
(弹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过去当下未来 未必确有其界限。
对于多数创作来说,模糊时间界限,时空交错,乃是惯用手法。
多数事物 未必确有其界限
化学里的金属与非金属。
音乐里的不同风格,国风、流行、摇滚、民谣等等。
包括创作中的深入思考和胡思乱想。一部分人可能认为是有意义的思想,另一部分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打上“深井冰”。
三观不合 互为傻逼。
“陈年花雕”一定代表“容易上头”吗?“红葡萄酒”一定代表“甜甜有后劲”吗?
——“并不是”。
很明确的回答。
每个人体质恐怕不同
极其反感的是,部分不同比例不同类型不同原因不同程度少数群体,本就因为多数群体的排斥或刻意冷待或不予态度和行为上的尊重,成了弱势。又因为“弱势”,被要求改变自己的特质去接近迎合“强势者”的模样。
最后两句话:
1.无也可的事物,就不要有,可有可无的,就让它无,这点我最喜欢的音乐人说得比我更清楚。
2.现在的阶段,当下,前提是我可以自由选择,在红色和蓝色药丸之间,我一定吃下看清真相的那个。
还有个分割线。
那是因为,最后是昨天的最后。
“一些族群觉得高大上的东西,另一些族群觉得很low”
寻找创作灵感道中,迎途撞上对于我来说很low的问题,于是用另一些族群很可能觉得很low的方式瞬间抢答。
通宵往往总是在这个点儿(凌晨四五点)失败
真的不是犯困
而是渐渐意识到新的一天来了 激情就退却了。
(2019.12.23)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