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长,越能体会到这种舌尖上的乡愁。年少时那些模糊的记忆,开始日渐清晰地在味蕾上呈现,且无比固执,无法调和。
比如,我的婆婆怕饭凉了对孩子的胃不好,总是将滚烫的饭端上桌,而我的娘亲怕孩子吃热饭烫着嘴,总会早早地把饭晾好。我和先生的习惯便不折不扣地沿袭了她们的风格,他不爱吃温的,而我,对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饭永远无可奈何地停箸不前……
日常蔬食的记忆早已深入骨髓。我的娘亲,会烙全世界最好吃的鸡蛋饼,我苦练至今也只学了个皮毛。每次发烧她都会给我下的手工咸挂面,我怀孕时她每周都要炸一次的咸干小黄鱼,平时闻到猪蹄味都会吐的我,却能喝下她煮的猪蹄催奶汤,还有她变魔术一般眨眼就能端出的香喷喷的馄饨……都是我思念她时无比真切的细节。
后来我下厨做饭,也会下意识地模仿她的模样,复制记忆中她的味道。也曾有过那样的闪念:将来的某一天,我的儿子,他是否也会因为忆及妈妈曾为他做过的一道美食,蓦然勾起无限乡愁?
开始慢慢有了所谓的拿手菜,其实,不过是想让儿子对我的依恋,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再多一些。
像很多孩子小的时候曾经有过的,要抱着带妈妈味道的物件儿才能睡着一样,来自味蕾的记忆像脐带一样,连接着我们的前世今生,比想象更加绵长执着。那些可能早已忘记的细节,会在某一天突然跳出来,让我们语无伦次地喊道:啊对对对,还有那个什么,我小时候吃过的,特别特别好吃……
而我们这一生足迹所至,又有多少不是和食物紧密相连的呢?西安小巷子里的甑糕和马虎面、武汉的热干面和豆皮、青海塔尔寺里的烤土豆和老酸奶、内蒙草原的手把羊肉和蒙古奶茶、厦门的海蛎煎和黄则和花生汤,南京的孟非小面、北京奥体中心的小吊梨汤……去过的景点有的已是面目模糊,可食物的香味却像凝结在松油里的琥珀,在岁月的打磨下泛着晶莹诱人的光芒。
那些我们很可能不会再抵达的远方,因为美食的牵引,便有了类似故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