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曾祖父是个大公鸡,呸,是前美国前总统,读着怎么这么别扭,不管了。结合历史课本和自身对战后20年的理解,那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年代。
战前地球物联网时代正值鼎盛时期,拥有第七代移动通信信技术,俗称7g。7g已不再局限于地域之中,不再新建基站,各国联合向地球金地轨道发射超过五万多颗通信卫星,对地球全覆盖。战时各国疯狂通过火箭携带动能弹头对六万多颗卫星进行打击,总计59000余颗。
这样的落差是巨大的,仅剩的100多颗卫星大多是军用卫星,极少数的通信卫星,通信卫星虽少但足以覆盖整个大洋洲。奈何网络的强度对已知幸存人数高达20亿来说,完全支撑不起物联网。再者在无差别轰炸中将大量数据库炸毁,保留下来的数据也寥寥无几,但庆幸的是将科学技术完整的保留了下来,给人类留下文明复兴的希望,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大洋洲人口稀少,澳大利亚绝大部分由荒漠组成,战后已知幸存者20亿,人口密度大,住房紧缺,联合政府只能让幸存者自己解决。
粮食都是不缺,这得感谢素食主义者协会的一个会员。那人是个大资本家,爱保护动物也爱噶韭菜。花费很多金钱研制出保质期可达50年的营养液,虽然原材料还是动物。同时为了达到人体营养膳均衡加入了维生素,最主要是味道还不错。推出之后广受好评,对那些时间紧的工作岗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营养液不同与直接吃肉类,身体更容易吸收。营养液由管装,造型像一小型牙膏,只需打开一吸就可以吃喝完。大多是10ml一支,10ml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还有一些15ml的,,主要是给没有女朋友,老婆之类的单身狗喝。听说是取代了营养快线地位,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营养不够了。
战前的几年各国开始疯狂大量生产营养液,规格为100ml一支。反战人士统一收购交给联合国,为世界核平后做准备。最后所有的营养液加起来足够20亿人喝50年。
虽然对大洋洲的辐射进行了净化,但仅局限于陆地,海洋的核污染没法净化。大海中的辐射,致使大量鱼类发生变异,个头奇大无比。陆地上的各种动物都受到辐射的影响多多少少也发生了变异,不过发生变异是有概率的,主要还是表现在其后代身上。
不过人类发生变异的也有,活不了多长,甚至出现丧尸不过不像电影那样活蹦乱跳。人的基因远比动物的更复杂,或者说比动物更脆弱。
在这20年里,联合政府积极组织幸存者在城市里捡垃圾,通过这些建筑垃圾重新提炼出有用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来弄一些开矿机器,虽然澳大利亚的矿产开采不了多少年了。
同时也积极解决能源问题,不过在战后的半年因为核冬天的缘故没法利用太阳能,只能搞一些风力发电喝水力发电来勉强满足需求。同时也积极集结科学家在这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研究可控核聚变。将那仅有的一台托尔马克视为文明的希望。
每每回顾这段历史,无人不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