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台风“山竹”来势汹汹,任意肆虐香港,香港惨遭重创。有不少香港市民纷纷用胶布在自家玻璃上贴了十字架,以防玻璃破碎伤人。
香港演员林峰在微博上“控诉”他家的阿姨,敷衍了事地在玻璃上贴了个超级迷你的“十字架”,引起了微博广大网友的调侃。一时之间竟上微博热搜,林峰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笑归笑,在自然灾害面前,大家应视自己的生命安全为首位。但是有人偏偏喜欢博出位。
在台风登陆香港的当天,一女孩在某大厦的30层阳台上说:“我好开心,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受17级的台风,我觉得风也不是很大,都没有吹倒我,应该大点!”话刚落下,视频中的女孩险些被大风刮倒。
对此,网友纷纷批评这女孩作死,想红想疯了,不顾自己的身体,以性命博出位。
生活中,这样的人不乏随处可见。明星博出位想必大家都早已见怪不怪了。什么 “冰水挑战”、“红毯走秀假装摔倒”、“露乳深V透视装走光”,明星为吸引眼球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但为了保持热度,倒也无可厚非。
其实在职场中生存,爱作秀,出风头的人更加常见。
好友小L曾经在一个刚成立的创业公司工作过小半年。那半年,小L天天义务加班到晚上10点是常事,科比说过这么一句话“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小L笑谈,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黄昏6点的广州了。”身处广州CBD,披星戴月,每天晚上10点踏出办公大厦的那一瞬间,小L总有虚无的感觉,这个城市的灯红酒绿、一派繁华盛世似乎与她无关,天天面容憔悴,蓬头垢面,就连周末休息时间也被工作占据,哪还有闲情雅致去感受生活呢。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被她的部门女总监——“爱穿廉价套装的女魔头”折磨惨了。
“爱穿廉价套装的女魔头”是小L给他们部门女总监取的称号,灵感源于经典时尚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中米兰达一角。
可惜的是小L的总监学会了米兰达尖酸刻薄的一面,但衣品却未达对方半点精髓,每天穿着不知从何处小店淘得的廉价花花绿绿套装,宛如一只行走高傲的孔雀。
这个女总监的行为确实也如孔雀,爱出风头。
小L他们有个部门群,里面是小L他们整个部门同事及大BOSS,平日小L和同事在群里大气都不敢出,三缄其口才是保全自我的唯一方式,毕竟谁闲得没事喜欢在领导群聊天。
但“女魔头”别的不会,就喜欢在Boss面前显摆自己的管理能力,工作上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在群里@下属。
比如,小L他们公司搞招商会,需要在第二天早上7点准时出发前往会场。在出发前一晚,“女魔头”便会在部门群逐一@下属,在@之后的十五分钟内,你要是没有回复“收到”,那你就死定了。
小L记得有一次,晚上下班后她和同事去吃夜宵了,没有及时看手机,结果吃饭中,女魔头就打电话过来,把她劈头盖脸地骂一顿,问她干嘛没有及时回群里的信息。
小L觉得无辜,只好如实说是和同事吃饭去了,没有及时看手机。
她本以为女魔头会理解,想不到女魔头在电话的那头怒吼:“你翅膀硬了是吧,还敢找借口,下班都敢不及时回复我信息了。”
谁规定下班时间要及时回复信息的,小L不知道。但这就是“女魔头”一贯的理直气壮作风,这真的太难受了,人又不是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收到信息马上来个自动回复。
小L说,她就是那一刻,决心要积蓄力量离开的。工作辛苦点没关系,身体上的疲累她撑得住,但遇上个不明事理的领导,那是身心俱疲,她的忍耐点已经到了极致。
小L跟我抱怨,这个事情只是“女魔头”出格事件之一,她的日常歪理还远不止此。比如:
午餐必须点几个菜,整个部门同事围在一起吃饭,美其名曰:增进团队感情。一起吃饭倒也无可厚非,小L可以接受,只是每次都必须就着“女魔头”的口味,吃川湘菜系 这真的没法忍受了。
别的同事倒没话说,估计也不敢说。但这可苦了土生土长的小L,毕竟她不怎么吃辣,但你说你不喜欢这种吃饭方式?想点合适自己的口味的午餐自己吃?不好意思,马上给你扣上“不团结团队”的帽子。
“女魔头”会说,吃什么粤菜,那是你广东人不懂美食。要求被驳回,被迫继续吃辣。
小L说,她因为吃辣满脸都是痘痘。
每次团建必须喝酒助兴,什么?你酒精过敏不能喝?不好意思,也得喝点,要不就是不给面子。
每次做错事,不管事情真相原委,必须先要在群里把你批评一顿,你还得及时装孙子回复“好,我改”。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的所有“不可能”在她看来都是借口。因为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安排工作不管是否具备能力完成,必须先无条件答应。
小L的遭遇绝对不是个例,职场中,像“女魔头”这样的真的不要太多!
“三更半夜把你吵醒,就只为了找一份无关重要的文件”。
“下班后,你去健身运动,你没有及时看群里信息,所以没有及时附和她说的话,她就怪你不看手机”。
“节假日拉着你加班,你在电脑那头忙得焦头烂额,想着赶紧加班完下班,她却一派悠闲地在部门微信群这头说“大家都争着加班,我都拦不住”,顺便PO上你满脸褶子加班的神情。
“听到你说和男朋友感情不好,她马上拍手叫好。还说,那真的太好了!分手吧,我早就觉得你们不配,我介绍一些能照顾你的男生,两天后,介绍了个油腻中年大叔给你认识。”
你对她无语了,你不想私底下和她有任何交集,只想仅限于交流工作。即使这样,她还是会在微信群控诉你“内心封闭,不对人敞开心扉,不会付出,内心冰冷,”让大家都认为你是这样的人。
小L到底最后还是离开那家公司了。宛如干涸池塘挣扎许久奄奄一息的鱼又重新回到了水里,离职后的小L才恢复了她以往生气与活力。我问她:“你最后离开时,有没有和“女魔头”说什么告别的话。”
小L说她说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没有给自己找过借口,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不可能的事。
奇葩说里有个引起大家争议的辩题:职场小白遭受压榨,该不该说no,正方和反方都各抒己见。
坦白说这种辩题,无论哪方赢,真理应该都是:勇敢说NO。行走在职场中,唯有坚持底线,才有可能为自己争取那么一丝生存空间,软弱是纵容施虐者的无情利器。
而最新的一项数据表明,95后入职第一年离职率高达24.8%。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应届生中就有一个应届生在一年工作时间后选择跳槽。
高度差异化、个性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而我们的80,70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仍以高压、高支配欲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员工,还天天说年轻员工不好管理,试问他们究竟有没有真正了解过这一代的年轻人呢?
也许这些职场 “女魔头”有一天会幡然醒悟,进而改变她们的管理方式?但这种事情谁知道呢?
如何做到高效管理员工,仍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去思考、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
最后,愿每个人在遇上“女魔头”或者 “男魔头”时,都勇敢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