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上课前,刚午睡起来的小聿一蹦一跳地走出了教室,然后转身进了另一个班的教室,和一位小朋友打闹之后,笑着跑出了教室。
上课(康复训练),第一节课为户外活动,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沿操场走2圈,小聿一边走,一边哼着调子,眼睛扫视着四周,对于几栋教学楼的窗户尤其关注。在绕场途中,会偶尔拉拉前面小朋友的衣服。
热身(绕场)结束后,老师要求大家:“立定,两脚分开。”小聿迅速完成立正动作,然后仰着头,视线在教学楼窗户上扫来扫去。老师要求大家站在地上的白线上:“看地上,检查自己有没有站在白线上呀。”小聿没有反应,注意力被窗户玻璃所吸引。老师调整队形:“半壁间隔,向前看齐!”小聿迅速做出规定动作。老师要求大家蹲下,小聿蹲下后开始用手拍打摩擦地面。
接下来是传球互动,小聿在听到老师叫自己名字后,一如既往小声答了一声短促的“到”,然后接到老师传来的球,并将球传回。
休息时间,坐在长椅上的小聿视线仍在高高的窗户玻璃上,有时会看向身后窗边花盆里绽放的花朵。
休息结束,老师:“全体注意,起立集合!”小聿看向老师,并迅速跑向跑道。
老师:“两脚打开,站立!”(并做出示范动作)小聿依旧在看窗户玻璃,没看老师,也没听老师的动作讲解,但他看了身边的小朋的友动作,并完成指定开立动作。
老师:“接下来,大家要做跟我一样的动作(开合跳)。”小聿多数时候眼睛仍在四处转动,但当他把视线落在老师身上时,就能完成动作模仿,甚至比其他同学做的要好。因此老师让小聿到自己旁边,作为示范,小聿几次扭头看老师动作,对老师的关注增加,动作完成很好,开合跳时很开心,发出笑声。
“吹泡泡”游戏——大家手拉手,根据老师的口令,集中(小泡泡)或分散(大泡泡)或蹲下(矮泡泡)。两边小朋友握住小聿的手,而小聿自己的手呈放松状,游戏中,小聿和身边小朋友的手不小心分开了,小聿立刻跑过去拉住了分散的小朋友的手。听到各种指令能配合大家一起完成动作。
游戏中间休息时,小聿擅自离开队伍两次,跑向周围教学楼,扳动教室门上的把手。
户外活动结束,回教室时路过路标杆,小聿停下,按了杆上的绿色按钮,继续前进。
回到教室,老师让大家喝水。小聿拿出水杯,到水房。先贴到水房铁门前,晃动身体,玩了大概5分钟后,接水喝水,返回教室。抱住了站在教室门旁边的男老师(李老师)。
进教室后,开始自动收拾书包,被老师制止后,仍重复收书包举动两次,(老师解释说可能是因为前一天下午户外活动结束后,就让同学们收拾书包去了另一个教室)
第二节课上课,列队。按照老师的要求,拿凳子围坐到桌子旁。小聿坐着摇晃身体,嘴里的调子继续,时而抬头看天花板上的灯。
撕纸条游戏。老师给大家发了报纸后,小聿自行开始撕纸,老师勒令其放下手中的纸,小聿按要求放下。老师:“大家要把纸条撕得尽可能窄一些。”(做出示范)小聿一边撕纸,一边哼调子,眼睛看向别处,但手里的撕纸动作完成得很好。在撕纸时会将视线放在纸条上,撕完后,默默唱歌,开始揉纸。老师制止其揉纸行为:“小聿把手背到身后。”小聿完成要求,但脸上有些焦虑。
“下雨(把纸条向上抛起来)”。小聿和小伙伴们都很兴奋,原地跳上跳下。
游戏结束,老师要求大家捡起地上的纸条,放进筐里。小聿捡得很开心很认真,即使是很细小的纸屑,他也要捡起来,甚至在老师让大家停下了,集合时,小聿还沉浸在捡纸条中。
下课。
观察总结:小聿容易对有反光的东西所吸引(如水房的铁门,电视机屏,窗户玻璃等)。对于按钮、转动门把手也有所偏爱。小聿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规则讲述上,但是往往能在意识到自己需要做指定动作时,通过看旁边同学或老师,迅速完成动作模仿,可以看出,小聿的观察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相对较强。在“收拾书包”和“捡纸条”这两件事情上,能体现出小聿的刻板固执。这次观察中,小聿课下以及课堂游戏中和其他小伙伴有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