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是一种静默或慞惶的常态。或困于此,或悟于彼。
于当下的纠结里,于往昔的惦念间,于将来的模糊外,徘徊,免不了。想挣脱,却易偏执于中,直到绽放出抉择的刹那,心底涅槃出一种忻忭,人生的路途就这样蔓延到了下一个场次,无缝地承接,无尽地绵延。会感伤,却也会成熟。
当下,衣食住行承袭了日常最多的犹疑。容妆而束,饕餮而入,修葺而宿,旅途而赴,为悦己,或悦人,或无从谈悦,纯粹为活。这些零碎占据了生活的最表层,独独拿出一样都似乎无足轻重。但接踵而至的节奏,却可铺陈出生活之厚重。仿如客居异乡的最初,恍然脱离从前的惯性,陌生的场景构筑起各种无所适从,反复提醒着那些不再的往昔,反衬出突兀的当下。徘徊的你我,如行雾中,每每拨云见日,又因着下个不确定重溺雾间。于是,人把日常的忽略催生成了逐步的自知,体悟起这些藏匿在细节里的不易,寻觅起那些唏嘘过了的前人。何去何从的当下,有了他人的佐证,确是容易了几分,毕竟重述比重塑更接近驾轻就熟。只是很多的具体,旁人根本插不得手、尽不了心,只得当下的自己去取舍拉扯一番,也许惹一身辛酸,也许成一世慧悟。
往昔,很难找到从一而终的细密重合。人,终究是个体,每一程过往的徘徊,易相似,难相同。所以,才有对同理之心的感念,才珍重独一无二的意涵。那些缝合在旧忆中的涟漪,很容易从那时激荡到当下,于是人总蘸着岁月来解读现在的吱唔。以往的错失,现在如何不再重蹈。以往的美好,现在如何得以相继。以往的抉择,现在如何审慎研判。那些一旦拓印成曾经,锱铢必较的表层便开始剥离,或失焦模糊成了一种感知,或铭心刻骨成了一种认知,成了人的一部分,随之共振。人愈老,愈囿于过往,有时候它被装饰成了所谓的历练,有时候它又被附着成了所谓的羁绊。那个由过去的自己圈下的人生舞台,是愈宽广,还是愈局限,也许就是这些徘徊的圈叠加下的果。
将来,才是徘徊的初衷。谁能不为以后的自己图谋?只是有些人为了之后的几秒,有些人为了身后的几世。有些时候啊,绕圈探寻的人迷失了出发时的圆心,途中艰涩的琢磨成了舍本逐末的主角。苦情绝不是生之所向的主轴,必不是徘徊的所求,人就是这样趋利的物种,以现有的投入换取未来的馈赠。理性的思考是如何的干脆明了,只是徘徊的状态就是基于不明了的当下,及不够明了的往昔,企图换取一个自以为明了的将来。而将来,却天生栖息于模糊的未知之上,微妙地与当下和往昔因果承接。于是,人才喜欢假设,才喜欢推演,才喜欢类比,以为掌控得了。人们都迫不及待,想与将来不确定下的徘徊隔空过招,只是胜负无判。
但是,这些徘徊的时日,到头来才成就了人生的丰盈与真切。那些毅然决然,是旁观者眼里的轻而易举,是不解者的一言以蔽。只有设身处地的人才能触碰到那些抽丝剥茧般的徘徊心路。那些溢出眼眸的热泪始于何、落于何,唯有在那刻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澄彻心境里才能透悟一二。
你我,终究是徘徊过、徘徊着,还将迎着徘徊而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