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庸处望见不凡

于平庸处望见不凡

——读《斯通纳》


在《斯通纳》成为“2016年度最受好评外国文学图书”(豆瓣)之前的大约半年,我借着休假时间,躲在酷暑时节川西高原的凉爽和惬意里,用整三天时间阅读此书。

第一印象是奇怪。这是一部奇怪的小说,更甚至于有人认为称其为小说是不妥的——这本书更像是纪实性短文的集子。

我尝试过,甚至可以将全书拆分成许多独立文章,而每一篇都是对主角威廉·斯通纳某个人生阶段的描写——纯描写,细致入微的描写,个别段落还带有一种特殊的韵味。然而它却差了一般小说该有的、跌宕起伏的剧情,如一杯温开水,喝时无味,等到进肚以后,咸甜冷暖自知。

而作为主角的威廉·斯通纳,像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某个中年人,有着普通的失意、挫折、悲怆和一整个极其平庸的人生。小说一开头就已经宣告了他的平庸,并已断定了他的结局。开头第一段是这么写的:

“威廉·斯通纳是1910年进的密苏里大学,那年他十九岁。求学八个春秋后,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拼杀犹酣的时候,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拿到母校的助教职位,此后就在这所大学教书,直到1956年死去。”

两句话,几乎已概括了这个人的一生。

两句话之后,小说的风格一如首段,保持着旁观者般克制的语调,老老实实平铺直叙开来,按时间顺序、缓缓铺陈开一件件并不引人入胜的事件,以及这所有事件整合成的、平淡无奇(相对于众多小说主角)的人生。总体来看,它没有结构上的巧妙构思,没有字句上的精雕细琢,某个时刻可能读者会忘了这是本虚构小说,而认为是在读着某个人的日记——不,或许个人日记也要多些狡黠而精巧的铺排。

但整本书又的确吸引人,这也是又一个奇怪的地方。这本小说,正如之前所述的理由,不是能让人酣畅淋漓一口气读完的书本,甚至读的过程中偶有些枯燥、瑕疵,让人产生想要放下书歇一歇的念头。

但,又总有一些地方,鼓动着人将眼前的枯燥也一并吸纳进去,转而成为继续阅读的渴望。那是一种潜藏的张力。

我是从第一章的结尾,整本书的第27页,初步感受到这种力量。

那一部分写道,初次感受到文学知识其妙趣味的斯通纳,瞒过父母,从农学专业调换到文学专业,终于在毕业的时候下定决心摊牌——他告诉父母,他不再回农场了,他要留在学校。父母沉默了,而“他听着屋子里的沉默”。到了晚上,“他在床上躺了很长时间,睁大眼睛望着头顶的黑暗”

平实却精准的描写,让我们可以感知到斯通纳的内心煎熬,又确信他会扛着折磨作出决定,尽管有些决定并不理智,甚至将直接导致他整个人生的遗憾。可是,人们会知道,即便重来一次,他最后依然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对文学知识的渴求,以及此后对教育事业的坚定执着,成了支撑起他一生运命的一股儿气。

作者约翰·威廉斯平静地描写着一章章人生片段,相比于我们的真实生活没有丝毫夸大,他写着一个悲剧,又在每一章恰到好处地给予一丝丝希望的光,再信笔布下了人物面临的另一些困境和煎熬。就这么简单,读者掉入了陷阱,渴望继续了解我们的主角如何应对——尽管我们在开篇第一节就知道了故事的最终结局,我们却依然渴望看斯通纳步履蹒跚着、跨过一个个困难、拖着命运向前——这大概正源于从第一章就显露出来的那股儿气。

倘若说文采笔触是一本小说的血肉、谋篇布局是一本小说的骨骼,那么《斯通纳》的血肉绝非山珍海味,骨架子也只是泯然众人。但正是那股气劲始终撑着整副骨血躯壳,并通过故事推进一层层越发明显地展现出来、一点点反复强化起来,令小说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那股气究竟是什么呢?我想,那是一种共同的精神,是我们面对生活时应该拥有的一种态度,它会让你在看着这本小说的某一刻,联想到另一些同样堪称经典的小说。当时,我是突然联想到了余华的《活着》,因为那一股贯彻人生全程的气劲,让我觉得《斯通纳》很像《活着》,或者该说《活着》很像《斯通纳》,毕竟后者是1960年代写出的作品。

本质上,它们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哪怕生活多么残酷,我们只有靠着坚韧去面对,去抗争。

不同的只是,《斯通纳》当中主角的人生波澜不兴,没有余华笔下向来诡谲的剧情,所以到了现在这个信息爆炸、到处都是惊险奇闻的时代,反而更贴近一般人的现实生活——这或许也是时隔五六十年,这本尘封已久的著作再次大热的原因吧。

《斯通纳》还是显得冗长缓慢了,人们可以一口气不喘地读完《活着》,却很难一口气将《斯通纳》看完。然而只要找到了书中的代入感,我们多少都能发觉《斯通纳》愈读愈令人沉浸的魔力,也才会发现小说最令人记忆深刻、堪为动容处,正是斯通纳年过六旬、即将告别世界的那几段文字。作者是这么写的:

“时间在流逝,而他却看不见这种流逝。”

“他忽然想到,他都快六十岁了,应该能够不受这种激情和这种爱的左右……可他还是难以超越,他知道,而且永远超越不了。在麻木、冷漠、孤绝的背后,这种力量还在,强烈而稳定,它永远都在那里。”

“他冷酷无情地看着自己的生活,好像那是呈现给别人的。”

“一种柔软感缠在他身上,一种倦怠感爬上他的四肢。一种他自己的身份感忽然猛然袭来,他感觉到了这个东西的力量。他就是自己,他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人。”

以上几句,单看起来没有一句称得上出彩。但组合起来,尤其与全书厚厚的故事铺垫结合起来,我发现:斯通纳的人生,他对教师事业的执着,无非是这么几段话,无非是《斯通纳》书封上的推荐信——“即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直到最后,人们没有看到期待中的逆袭和反转,但我们会突然觉得,也没什么可遗憾可悲情的了。生命中处处充斥的无奈和处处显露的希望,最后终究会归于沉寂,化作全书结尾的那一句文字。

“手指开始松软,捏着的那本书慢慢滑动,然后快速越过他不动的身体,跌进房间的寂静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236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715评论 0 3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99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95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33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85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22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02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9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1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47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5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0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6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