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读这本《微信力量》的时候,我觉得“互联网+”很难影响到我所在的地盘,直到突然蹦出来这个微课大赛。为什么会有微课大赛?捋着这个问题顺藤摸瓜,我们会惊异地发现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内容制作有了新的商业模式,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造性,只要在禁锢的壁垒上稍微开一个创新的口子,便会涌起中国创造的洪荒之力。作为一个线下的、以技术类培训为主的、传统的内容制(pei)作(xun)机构,要不要跳上这趟车?应该怎么往上跳?跳上之后应该怎么驾驭?问题的答案也许不需要思索,甚至没有时间思索,认真地组织好赛事、积极地参赛、精心地准备,问题的解答就是大赛本身,答案一定就在参赛的过程里。
所谓“互联网上啥知识都有”,是纯扯!网上的内容只是量大,实质内容极其有限。就像一片汪洋大海,涌现在每天的新闻、论坛、微博和朋友圈里,看似都是水,但是喝上就死。
深刻、高妙的真知灼见在哪里?在书里,在小众刊物里,在论文里。想要得到这些东西,你得”功夫到家”。
除非你肯花大量的智识积累和时间成本,否则你喝不到水。所以才会有“忠信好学”的学习平台和“忠信好学”的内容制造者,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他们知道怎么跟读者说话,而这也正是学习平台,确切地说是基于学习和认知的社交所赋予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