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观众内心深处
007写作 23940杨小扬
01
观看吉卜力动画时,观众心情多是紧张的,时而忧伤,时而惊喜;时而困惑,又时而自豪。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那些打动人心的场面里蕴含着智慧,吉卜力动画就是一个“魔法的王国”,无论看多少遍,观众们总会有新的生活发现和新的艺术审美。
在《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一书中,作者清田予纪从心理学入手,揭示吉卜力动画心理学隐喻,以助力观众解读吉卜力动画的心灵谜底。
“我之所以写下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吉卜力动画迷们,以及今后想要欣赏这些动画作品的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这些惊喜和发现。”
——序言中,清田予纪这样说。
02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一书,有这样的6个章节:
例如,第1章为什么我们会被吉卜力的少女吸引。作品从心理学理论“自传体记忆”“普鲁斯特效应”“自我认知欲求”和“二六二法则”等入手,先后对《千与千寻》中的千寻,《龙猫》中的小月小梅,《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幽灵公主》中的姗和《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苏菲等10—14岁青春期少女形象,进行了心理活动与人格成长的专业性成因分析。而这些心理学分析,对成长中的孩子及其家长们来说,都是很有启迪行的。
此外,在第2章“吉卜力反派角色带给我们的人性启示”中,涉及到这些心理学知识的解读与运用:例如“反弹效应”、“自我表演”、“”记忆偏差“”、“意外注意法”、“自证预言”、“公正世界偏见和”人名与自我同一性”等等。
在第3章“为什么有些场景会那么清晰地印在我们心里”这一章节中,从生活场景入手,进行人物心理分析,其指导性甚佳。例如,必须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会叠加;我们对喜欢的人会“刻薄”;镜像效果有利于增加亲密度,恋情是永远的;谜欢一个人,总会希望对方看到自己“美好等。
在第4章“吉卜力人物独特存在感的由来”、第5章对“幻想中的世界”的心理分析与第6章吉卜力人物独特存在感的由来这三个章节中,作者结合《红猪》《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悬崖上的金鱼姬》等十多部作品中,形象化地解读了许多人际交往中普遍适用的心理学规律:过度自责会导致与他人关系的紧张,我们在迷茫孤独时需要心灵导师,主动忙碌起来的人不会衰老,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成长,每个人都做过“真假难辨”的梦,孩子能和猫说话与孩子心中万物有灵的想法, “互相呼唤名字”快速产生依恋感等等。
03
《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这是一部心理学传奇。
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您有兴趣,也可以读读《我看吉卜力动画时学会的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