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朋友约稿写了这篇文章,影评以外发点私人生活感悟。
1 、边缘人
记得几年前在日志里记录在家乡的一些感受,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个“边缘人”了,于所在的城市而言(那时候还在重庆上学),我只是个停留时间比较久的过客,于自己的家乡而言,我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年像候鸟一样在夏、冬两季回到这个地方短暂停留,我了解这里的一切,却逐渐无法融入并慢慢远离。
那时候写文喜欢写一些“励志的收尾”,又或者我私心底并不相信或者喜欢这种状态,所以我当时写:也许我很快会走出这样一种“边缘人”的状态。但时隔几年,我终于开始意识到,我也许一生都无法摆脱“边缘人”这一身份了。
我总是很想知道那些在一个地方“生老病死”,从未被“边缘化”的人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带着内心的好奇去搜,居然真的在知乎上搜到了“从小生活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看着下面的评论,居然是吐槽占多数。我一边表示理解,毕竟“生活在别处”“大城市适合奋斗不适合生活”;一边又在骨子里格外羡慕,印象最深的一个答案说“广州对我而言,不是奋斗的舞台而是家”,觉得非常触动。我多么希望我自己的家乡就是我奋斗的舞台,想回家就可以回家,可以多陪陪父母;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一直在身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基本都散落天涯海角;惦记着家里小吃的时候不用等到过年才能回家尝鲜;听熟悉的乡音,在自己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地方,感受四季的变化,甚至直接面对身边人的生老病死.......
但是,这些,都只能存在于我的想象里。从18岁离家去邻县复读,到如今已近十年,我终于还是把故乡变成了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地方了。
2 、散记
很多的同学、朋友、邻居在这几年选择逐渐搬离小镇,或是搬到市里,或者在大城市买了房,或者嫁到了其它地方定居,今年达到了一个顶峰,所以这个农历新年变成了我最“冷清”的一年。以往照常进行的聚会、怀旧仪式都大大减少,我几乎不怎么出门。但是每年看到的小镇都有不一样的变化,就连我自己的家,都在不知不觉的发生变化,所以我的所思所想并没有比往年少多少。
我爸从前是个智能手机盲,因为摔伤在家养病,闲来无事,居然也开始能比较自如地玩微信了,他和邻居几个大叔建了一个“幸福社区群”,抢了别人的红包,还记得叫我发红包给他,他好用来“还礼”给人家。他也学会了看朋友圈,给我发过一些众所周知的那类链接,也在上面关心我的一些生活,因为我吐槽上海的天气冷死了,还特意打电话来叮嘱半天,吓得我赶紧屏蔽了他~因为腿脚不便,他把之前养的鸟全都送了人,家里的生意比早几年冷清很多,加上腿伤的后遗症,也会影响到家里的生意,他似乎有意关店出来打工,我私心里并不希望他出来“吃苦”,但有时又觉得他或许也需要了解这个世界。
有时候觉得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并不仅仅是文化或者见识上的差异,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从未将父母当作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好好沟通,就像小时候他们也没有多尊重我们一样,我们也在选择性地“屏蔽”来自他们的信息,有时候会想,与父母“和解”,或许对我们自己也会有益,因为我们也终会走到他们这个年纪。
当然,其它的事情都好说,相亲这件事情却似乎没那么容易妥协。我性格其实是暴躁易怒的,在亲人面前更是肆无忌惮,这两年因为相亲的事情,已经和父母”叫嚣“过无数次“我不想结婚,不想要生孩子”,连同性恋和冷冻卵子这样的事情都跟他们宣扬了一通,除了让父母觉得这些东西简直“不可理喻、不可思议”以外,也让他们觉得他们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
是的,我说“叫嚣”,我叫嚣得多厉害,内心大概就有多虚弱。我其实认同父母对我“没有长大”的评价。我憧憬爱情,但对婚姻并没有多少向往,我也害怕去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之所以无法心平气和地和他们沟通,大概是因为我习惯了在家里地位的提升,习惯了逐渐被父母认可、被邻居夸赞,当你觉得很多事情你逐渐独当一面,唯独爱情搞不定,最后要“沦落”到相亲这一步,父母的种种安排就像是窥探到了内心的私密甚至是疮疤,我这样的脾气,大概没法忍得住吧。
我在某一天终于崩溃,竟然像小时候一样觉得无处可去,于是跑到家里的顶楼喂鸡,完事后,坐在那张用了十几二十年的小矮凳上,晒太阳,对着我爸种的却没怎么打理的花草,还有俯瞰到的小镇乱拍一气,居然就这样渐渐平静了下来......恍惚间想起了小时候在对面的楼顶上晒谷收谷的场景,还有为了写作文,坐在那边看日落孤芳自赏的场景……我也才发现,原来熟悉感会带着治愈和安定的功能。
虽然熟悉,但很多事情都需要靠回忆了,因为变化无时无刻无地不在发生。小镇也是。吃的那根猪尾巴比小时候贵5倍不止,但是它还不是记忆里的味道了;附近的村庄修起了一条宽敞的柏油路,比乡间小道阔气方便不少,未来它变成旅游区,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变化;邻居家的小孩都很优秀,读书聪明的有之,生活独立的有之,有种分分钟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的自觉;连大人们也在变化,我的奶奶和邻居很多老人已经离开,父母、他们同辈的我的亲人、邻居都在逐渐变老,也许延续着过去的生活节奏,也许也培养了一些新的爱好。
我在这些变化中,似乎越来越不像从前那样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是变得”随波逐流“,我告诉自己,花时间去想自己身份的事,不如多陪下父母聊天或者打麻将。找自己的位置也不如赚钱重要,父母的年纪渐长,你还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为他们创造更好地生活。
哎呀,一不小心又”励志地收尾“啦,其实吧,我想说个事实,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每年从家乡出发,每年都踌躇满志,最后岁末年终满意或者失意而归,其实都不过是陷入到滚滚的人流和时代洪流中的一场挣扎。回不去的是故乡和梦想,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的生活,这大约也是故乡告诉我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