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财富的认知决定了人的品行,大多数人用财富来实现奢华的生活方式,并企图由此获得他人的羡慕,其实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行为方式。但是斯多葛哲学家认为,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生活得富足,而是要获得美好生活的话,这种生活方式对你没有任何帮助。
人定要习惯简朴。在他们看来,习惯奢侈,这当中确实存在一种危险,那就是你将失去从简单事物中获得快乐的能力。如果你本来能够满足于一杯热咖啡,渐渐会习惯鉴赏家赞誉的白兰地。人变得难以心满意足,然而,大多数人并没有失去简单而感受到悲伤,相反,他们为享受到那种最好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有人会告诉你,82年的拉菲和LV的包包多么的与众不同,但是,它们完全没有改变自身的属性,在它行当之中,更多溢价来自于属于附加的标签,这个附加的标签是那些虚荣的人贴上去的,并没有给你带来更多有用的东西。
我的朋友,斯多葛哲学家会觉得沉湎于其中的人,是可怜的人。他们破坏了自己享受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生活在原始条件下,也能发现快乐源泉的能力。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到:“我先是巴克斯,然后是坦德西斯、马尔塞勒斯的一位倾听者,我年轻时学习写过对话,向往卧硬板床和衣粗毛皮,从他,我学会了其他所有属于希腊学问的东西。”
这本书中,这位皇帝没有提到“财富”这两个字一次。我认真前前后后翻阅了五遍,原谅可能会疏忽,只看到了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的表达,让我对这个拥有广阔帝国的皇帝的思考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我的朋友,真正有的人从来不装,他们连思考都不思考。
减少非自然欲望。在斯多葛哲学家看来,奢华的欲望不是一种自然的欲望,口渴、饥饿、寒冷等等,这些欲望的满足是人的基本自然欲望,但是奢华会催生恶习,让头脑成为身体享乐的奴隶。
在他们看来,自然的欲望是有序的,在满足之后人会思考那些更为应该关注的东西。但是,如财富、名誉等欲望,如同海水一样,人喝了以后还是会渴,永远没有满足。
塞涅卡说:“疾病可能伤害身体,但是奢侈的生活可能会伤害灵魂,使得它没有节制和懦弱。”
自制力是斯多葛美德的一项重要的因素。在美国2000年,95%的百万富翁认为自制力在他们的成功过程中不可或缺,到了2016年,有91%的百万富翁将自制力认定为成功必备因素。数据显示,在美国1%的财富持有者中,70%的人定期修理鞋子。
亿万富翁迈克尔·布隆伯格,前纽约市长,只有两双工作鞋。至于巴菲特的小屋和工作室的简陋大家都知道的。
寻求合理的财富。塞内卡认为,我们的财政目标应该“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了,它不至于使得我们陷入贫困,但是也不要超越贫困太多。”他认为我们应该学会抑制奢华,培养节俭,并且以没有偏见的眼光来看待贫困。他补充说,一个斯多葛主义者应该位于圣人和普通人之间的某个地方。如果是0-1的话,我觉得中间指数应该是比较幸福的指数。
相比而言,爱比克泰德的说法则有些苦修色彩,他说,我们应该将身体的需要减低到最低限度。他劝告我们,自我尊重、值得信赖和思想高尚比财富更加宝贵。
总体上看,斯多葛主义者尽管不追求财富,但是他所追求的是成为一个尽可能对他周围的人有用的人,他努力践行自己的理想,理性的生活,同时简朴的生活,因此他往往收到很好的经济回报,拥有生活的财富。
对财富保持淡然。这是一种讽刺,我们可以看见,塞涅卡和马可奥勒留都非常富有,而墨索尼亚斯和爱比克泰德作为成功的斯多葛主义学校的校长,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社会财富。
他们对财富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确定财富随时都可能离开他们而去,从而谨慎的生活,避免奢侈的生活方式。
塞涅卡声称,“不管我有没有财富我都鄙视它,一贫如洗的时我不会垂头丧气,腰缠万贯的时候也不会得意洋洋。”
我的朋友,其实斯多葛哲学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哲学,他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并非让我们放弃尘世生活的乐趣,如同犬儒主义那样生活在泥沼之中,你可以选择你所爱,只要节制就好。
我觉得,像松浦弥太郎、门仓多仁亚那样简单质朴的生活,要比《月亮和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德,或者《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更能够享受到生活之美,后者满怀激情,却只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当然,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哲学只是为了让你思路清晰,坦然面对。
这里我说的财富,其实也包含名声,对于你来说,毫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