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朝九晚五,每天上班下班,做的事情好像每天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新意;恋爱谈的也不好不坏,谈不上结婚,也没有觉得有分手的必要;或者婚姻也是每天都一样,或者每天在家照顾孩子,感觉时间都被宝宝占据,对重回职场这件事情充满了焦虑;或者看到有人买房买车过上中产阶级生活了,看到有人做老板高管风生水起了··· ···
那怎么办呢?怎样可以不累不困还那么开心继续?怎样去处理这些乏味和焦虑,意味着可以设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个概念就叫做:“心流”
心流是指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的忘我愉快的状态,而它的产生依赖于个人能力与这个事件挑战难度的匹配。心流理论在创建初期提出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低于他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就会觉得太难了,感到焦虑;而如果能力高于这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又会觉得太简单了,感到无聊。只有当能力刚刚与挑战难度相等时,人既不会感到焦虑,也不会感到无聊,才会产生心流。也就是说,人要产生心流,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应该对你来说不太难,又不太简单,刚刚好有那么一点挑战性,又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现在心流研究者普遍认为只有当能力与挑战难度都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才会产生心流。而如果能力与挑战难度都比较低,即使能力和挑战难度是相匹配的,现在也被认为不属于心流的状态,而属于一种叫apathy(中文一般译为冷漠,总体来说就是有点无感)的状态。这种apathy的状态虽然不属于心流,但也属于一种比较舒适的状态,是比无聊、焦虑要好的状态。
因此,要产生心流的先决条件是自己的能力与所要做的事情的挑战难度都比较高,并且能力与挑战难度相等。那么接下来有两种情况:
你的能力已经很高了。这个时候非常简单,你只需要去做那些与自己能力相等的事情即可达到心流的状态。
你的能力比较低。你是不具备获得心流的先决条件的,因为获得心流的先决条件是能力要达到比较高的水准。这时你可以做的是,首先保持自己在apathy的状态里,即能力与挑战难度都比较低,且能力与挑战难度相匹配。去做那些比较简单的事情,直到熟练掌握了这些简单的事情的技巧,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已经高于事件的挑战难度。这时候再做同样的事情你就会感到无聊,于是你就该把挑战难度提高到与你现在的能力水准相当的地步。这时候你的能力应该勉强足以应付新的挑战难度,而在多次尝试这种挑战难度以后,你的能力也会自然提高到可以轻易应对这个难度。这时候又该继续提升挑战难度。以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逐渐提升你的能力与挑战难度,直到能力与挑战难度都进入了较高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心流的状态。
放在工作中,就意味着要设置合理的工作目标,即,那些挑战难度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目标。对自己来说不要太难,也不要太简单的目标。并且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逐渐地把目标设置得更高、迎接更大的挑战。
如果设立的目标太简单 可以为自己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个更高的目标需要建立在完成上级本来指定的目标的基础上去设定。
如果设立的目标太难,试着把这个目标分割成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为所指定的目标服务的子目标。这些子目标的难度应该由易到难,根据你的实际能力水平去制定。目标可以包括完成总目标的某个部分,也可以包括去百度学习某个部分应该怎样做。这样你一直就在完成与你能力匹配的目标,直到这些目标全部完成,同时因为你的能力一直随着子目标的完成在提升,当你开始设置那些较为困难的目标时,你就也具备了进入心流状态的前提条件。